。
何仓愤恨交加,当夜便收拾行囊,不告而别。
日复一日的压力,环境的巨大反差,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不断侵蚀着这些年轻人的意志。
有人开始抱怨伙食粗粝,住宿简陋,有人受不了吏员们的直言训斥,觉得尊严受损。
有人发现自己苦读十年的经义文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毫无用处,因此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两个月,六十个日夜。
终于到了最终考评之日。
郡守府一间偏厅内,气氛稍显凝重。
荀彧端坐主位,陈纪,王烈,王向,等各曹主要掾史分坐两侧。
王烈老爷子的年岁大了,今年开春之前将郡丞的位置交给陈纪后便专心在了教育之上。
这次考校太学生的最后点评他也抽空过来了。
二十五名太学生肃立堂下,等待着决定去留的时刻。
陈纪首先宣布了各曹的阶段性考评结果和出勤记录。
接着,各曹掾史根据自己部门的观察,对见习生进行点评。
评价极为直接,毫不留情。
“阮瑀,肯学肯问,心思活络,善行文,精音律,于工造一道亦有悟性,虽对格物知之甚少,却为可造之材。甲上”
“张升,细心精明,仓曹,田曹,集曹皆给出有耐心!有信心,虽工作进度稍慢但却稳,出错少。甲中”
“周温,品性上佳,工作勤恳,善与民沟通,颇具德行。甲中”
“.”
“.”
一条条结合日志,工作情况,人员观察得出的结论被陈纪一条条的念了出来。
点评完毕厚,陈纪也宣布了最终结果。
“经综合考校,见习合格,准予留用者,计十九人:阮瑀,周温,吴克,张升,钱佳……”他念出了一串名字。
未被念到名字的六人,包括脸色煞白的许琛,瞬间面如死灰。
“其余六位。”陈纪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考评未达留用标准,郡守府赠予盘缠,即日可自行返乡,或仍愿逗留并州者,可暂居晋阳,虽府衙暂无职缺,亦可在郡学中求学,是去是留全凭自选。”
沉默。
巨大的失落笼罩着那六人。
有人不甘地张了张嘴,最终却颓然低下头。
两个月前,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太学生,两个月后,他们被这套务实的体系判定为不合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