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头,望着张显远去的玄甲背影,又回头看了看开始了屠杀剩余拓跋部残军的狼骑。
下场开始分割,驱赶,甄别宇文部族众的游弈军。
他缓缓站起身,拔出插在地上的卷刃弯刀,手指用力摩挲着冰冷的刀身,感受着上面斑驳的血迹和刻骨的寒意。
征北校尉…归义…漠北…
他猛地将弯刀狠狠插入泥土!
“传令!”宇文莫隗的声音洪亮了起来,带着一股狠厉。
“收拢所有还能战的儿郎!交出所有掳来的汉人和财物!按将军吩咐…准备…北征!”
“是!”
——
两月的见习考校,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炉,将洛阳的学子们重新锻造了一番。
最初的二十六个意气风发的太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泥泞中,逐渐分化。
有人如鱼得水。
阮瑀便是其中佼佼者。
他放下身段最快,学习能力极强。
在户曹核账,他能迅速掌握算筹技巧,在工曹,他能虚心向老匠头请教,尝试学习以往被视为奇淫巧技的工艺。
在田垄,他不仅能咬牙完成清淤任务,更能细心观察曲辕犁的使用细节,在向典农吏请教后,甚至能在日志中提出【在犁壁加装可调刮泥板】的实用建议。
他的日志务实详尽,反思深刻,屡获荀彧“善思,可用”的批语。
也有人苦苦支撑。
比如出身颍川寒门,文采斐然的许琛。
他擅长写锦绣文章,在法曹值堂旁听时,能引经据典,将豪强驳得哑口无言,赢得满堂喝彩。
然而,在仓曹点验粮秣时,他嫌弃灰尘污秽,动作拖沓,被仓曹书佐当众斥责“华而不实,不堪重用”。
在下田清淤时,更是被淤泥的恶臭和冰冷折磨得几欲呕吐,勉强支撑了半日便告病退出,考评被记了“丁”的成绩。
巨大的落差让他意志消沉,日志中也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怨气。
亦有崩溃者。
一个名叫何仓的学子,自视甚高,对“贱役”嗤之以鼻。
在药局见习时,面对一个流民脚部溃烂流脓的伤口,竟当场呕吐,虽然呕吐算不得什么,但其之后竟指责医工“粗鄙不堪”。
此举激怒了医正,也引发了一些寻常百姓的不满。
陈纪闻报,直接在其考评上批下“心无仁念,骄矜自大,不堪为吏”的评语,勒令其退出见习行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