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家用?”
老刘头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这个……这个不固定,时多时少。”
“活儿顺的时候,一个月能熬出四十斤上等硝;不顺的时候,可能只有三十斤出头。”
“算下来,一个月大概……大概到手三到四两银子。”
江瀚有些诧异,追问道:
“怎么还不固定?”
老刘头连忙解释道:
“大王有所不知。”
“老君山上,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硝洞,分布各处,路程远近、开采难易都不同。”
“就拿产量最大的朝阳洞来说,那洞口位于悬崖绝壁之上,地势极其险要。”
“咱们要去朝阳洞采硝,得先爬一个多时辰的石梯,到了崖顶再从上面放下垂梯,才能到达洞口。”
“虽然险要,但因为洞里产出的硝土质量好、出硝多,所以大家都抢着想去。”
“制硝所实行的是轮班制,再好的洞子,每隔三个月才能去上一趟,所以这收入才有高有低。”
他也不知道说得是好是坏,只能试着找补道:
“不过大王放心,咱们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
“以前是匠户,生下来就是熬硝的命,子子孙孙都逃不掉。”
“每年都有定死的硝额,完不成,轻则鞭打,重则抓去坐牢,家里人还要连坐。”
“官家给的那点工食银、月米,经过几手克扣下来,连稀粥都喝不饱。”
“家里娃娃饿得直哭,没办法,只能做了逃户进山,熬些私硝拿到山下去换点盐巴粮食。”
一旁的其他匠户们也纷纷接过话头,附和道:
“是是是,老刘头说得对!”
“以前婆姨娃娃只能跟着我们在山里东躲西藏,受苦受累。”
“现在好了,已经能在镇上安家置业了。”
“镇上开了蒙学,还能儿子送去认几个字,将来或许还能考考功名……”
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报喜声,江瀚欣慰地点了点头,于是他大手一挥:
“走吧,带本王去瞧瞧你们熬硝的工艺。”
“看看能不能改进一二。”
他还想着改进工艺,但其实在明代时,这帮经验丰富的熬硝佬们早已总结出了一套极其成熟的提纯工艺。
要想提纯硝石,总共要经历七个步骤,十分繁琐。
老刘头先是把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