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中,战兵的主要来源都是从民兵中选拔出来的。
选拔过程分为三步,对应三种结果:
直接达标:即通过所有考核科目,身体素质、军事技能基础俱佳者,可直接编入战兵序列,接受更高强度的专业训练。
半达标或候补:是由部分科目优秀,但整体并不达标者组成。
这些有潜质的兵员,将会被编入预备营中,进行针对性训练,等考核完全通过后,才能转为战兵。
不达标:未能通过主要考核科目的,统统会被退回民兵序列或者作为辅兵使用。
而对于选拔考核的科目,江瀚则是分为了四个基础科目。
体能、武艺、纪律、文化。
体能很简单,就是负重长跑。
参加考核的民兵需要背负三十斤的刀甲,在一炷香内,绕校场跑五圈。
一炷半视为候补,超过两炷香则淘汰。
随后是举掇石,要求二百斤的石锁,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即可。
(取自明代精锐要求:隆庆四年议准凡天下军民人等,力胜五百斤或四百斤或三百斤以上及武艺超众者,府州县呈送抚按严加考较)
再然后是开强弓,普通战兵需拉六力弓(72斤),精锐需拉八力弓(96斤),拉不开六力弓者视为淘汰。
一些杂项,比如跳壕沟,越矮墙等也要考核,测试“逾高超远”之能。
其次是武艺,主要考核刀、枪、藤牌的使用。
其中重中之重还是考验射箭,以步射为例,八十步的距离,十中三为合格,十中五为优。
对于习惯用火器的,则会专门考校火器的装填速度,命中率等。
至于骑射一项,江瀚则暂时没有加入考核当中。
一来是四川招募的民兵很多都没接触过马匹,让他们骑马都困难,更别提射箭了。
再者是军中马匹本就不多,大多都是些挽马,用来驮货还行,但骑射就有些不够看了。
对于骑兵的培养,要等到民兵们入选后,才会逐步开始接触马匹。
此外,明军中也有不少善骑射的,到时候直接招过来就是了。
有粮有钱,不愁找不到合格的骑兵。
在体能和武艺两项考核中,被刷下来的民兵是最多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精兵。
但在纪律一项中,这些民兵表现得还不错。
包括听鼓闻号,令行禁止等,基本都能做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