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吴熙正在剑州南面的丰光村一带,亲自视察农课。
府里的二把手下来视察,州里自然不敢怠慢。
而陪同的官员也是吴熙的老熟人,当初和他同年参加新科举,高中榜眼的南部县陈安。
陈安的升迁速度同样不慢,如今已坐上了剑州知州的位置。
与他们一同参考、经验丰富的老吏周德福,则被调往了潼川州担任知州。
昔日科场同年,如今都已经各自主政一方,共同为汉王效力。
既是同年相见,自然要好好叙旧一番,但言语间还是少不了公事:
“年弟,我看你剑州的农课做得相当不错啊。”
“田垄整齐,禾苗茁壮,田间管理也甚为得法。”
吴熙与陈安并肩走在田埂上,边走边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想必完成今年州里的粮赋指标,应该是绰绰有余了吧?”
两人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陇亩春光。
数百农户正在水田旱地里忙碌着,有弯腰护秧的,有挥锄除草的,也有引水灌溉的,人影绰绰。
吆喝声、水声、牛哞声交织在一起,虽然嘈杂但听起来却无比悦耳。
更远处,新开垦的坡地上,也种满了耐旱的玉米与各类杂粮,绿意盎然。
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离不开地方官府一系列的举措。
去年冬天,保宁府组织了大量民夫,由官府提供口粮和工具,疏浚了境内主要的灌溉渠系,还修建了不少新的陂塘水堰,确保了春耕用水。
此外,各州县还按照农部指导,设立了官办的“粪肥场”。
每天都有专人将城镇里的粪便、屠宰场的骨渣、毛发等统一收购、发酵后制成肥效更高的堆肥。
在粪肥场,农民可以持税票、由帖,以成本价购买粪肥。
同时,疏浚河道时清挖出的富含有机质的河泥,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
将河泥摊平晒干、敲碎过筛后,就是上佳的基肥,主要用于新开垦的贫瘠荒地,以快速提升地力。
看着眼前这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陈安脸上也露出了自豪之色:
“年兄所言正是。”
“只要后续不遭遇大的天灾,完成甚至略有超出指标,应当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我剑州从去年至今,还新垦殖了不少荒地。”
“就连山间那些以往看不上的零碎坡地,如今也根据农部指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