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祥的样子,开始在占领区内尝试屯田,将土地分给归附的农民和军属耕种,以图长久发展。
虽然规章尚不完善,但也极大地稳定了后方,使得罗汝才的部队能在南阳一带牢牢立足,与官军周旋。
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张献忠。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大好局面,一向以嗜杀暴戾著称的张献忠,也罕见地收敛了性子。
在攻打荆州府附近州县时,他竟一反常态,严令麾下各部:
“破城之后,敢妄杀一人者偿命;敢掳掠民财者重责!”
不仅如此,张献忠还将抄没所得来的粮食,分出了一部分发给底层百姓,并四处张贴告示安民。
在告示中,他宣称自己起兵,只为诛杀贪官污吏、掀翻朱明朝廷,与百姓无干。
此举虽然有些夸大的嫌疑,但比起横征暴敛的官府来,实在好上太多了。
在张献忠的号召下,不少人当即加入了西营,甘愿为其冲锋陷阵。
他的势力如同滚雪球般壮大,兵锋直指荆州府城。
从整体看来,在以襄阳、南阳、荆州为核心的三角区域内,起义军形势大好,一片欣欣向荣。
他们不再是破坏者,转而开始尝试建设;
昔日的流寇们也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活动区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物资补充。
而反观明军,则显得有些束手束脚。
此时,负责总理各省军务的熊文灿还未到任,而现任总理王家桢一心只想着避战,等熊文灿前来交接军务。
在这个空挡,明军只能龟缩在城里,眼睁睁地看着起义军一步步发展壮大,四处攻城拔寨。
而就在中原大地战火愈演愈烈之际,一支小队已经悄然从京师出发,沿着边墙西进,一路长途跋涉,抵达了汉中。
这是朱由检秘密派出的议和使团,为首的是一位名叫龚卫华的司礼监随堂太监。
或许是为了面子,又或许是避免麻烦,朱由检不敢让众臣知道议和一事。
他只能悄悄派出宫里的太监,前来与四川与江瀚接触,尝试和谈。
然而,当使团一行人抵达汉中后,龚卫华便如同脚上长了钉子,再也不可肯往南挪动半步。
他整日躲在驿馆里,不是声称头痛欲裂,就是抱怨水土不服、脾胃不适。
龚卫华找尽了各种借口,死活不肯踏入四川半步。
可他虽然不急,但汉中知府王在台却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