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秋,为了筹措爵军费围剿流寇,大明朝毫不犹豫的伸出了自己的镰刀。
其中尤以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北直隶等地的分摊得最多。
本就在旱、蝗交加下苦苦挣扎的百姓们,彻底绝望了。
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饥民、溃兵,乃至活不下去的屯户、矿徒们纷纷揭竿而起。
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便是应者云集,愤怒的百姓们汇聚成一股洪流,砸毁衙署,打开官仓,杀死一切敢于反抗的官吏乡绅。
一时间,中原各地烽烟四起,反贼林立。
这些新兴的反抗力量,如同百川入海一般,迅速向实力最强的三股巨寇靠拢。
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的麾下兵马,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起来。
周边许多县城,甚至不等农民军来攻,不堪重负的百姓便里应外合,打开城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例如襄阳府北面的光化县,因地方百姓未能按时缴纳赋税,县令欲行牵连之策,强行锁拿全村百姓。
是夜,便有村中猎户樵夫联合城内苦役,趁夜突袭县衙,砍杀了县令以及一干衙役。
占领城池后,村民立刻打开城门,派出信使联系在附近的高迎祥部。
等高迎祥的偏师抵达时,城头上甚至早就换上了闯字大旗。
在襄阳府外围州县,高迎祥带着麾下主力深耕于此,又开始建起他心心念念的根据地。
对于新投靠的百姓和主动归附的州县,高迎祥展现出了其宽厚的一面。
开仓放粮是必然的,甚至他还认命了一些落魄秀才担任州县官吏,负责维持治安、恢复生产。
对于一些投诚的明军,他则是大手一挥,将其尽数打散编入老营,日夜操练。
在老营里,这些明军不仅有一日三餐足食供应,甚至还能领到饷银。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襄阳附近的三个卫所,有不下千名卫军逃逸,纷纷选择投奔农民军。
得到这批兵员补充后,高迎祥的老营迅速壮大,虽然规模尚不及以往,但好歹也算得上一股不小的战力。
再加上数以万计的新附百姓,他甚至一度打起了襄阳这座湖广重镇的主意。
而北面沃野千里的南阳盆地,如今早已成了罗汝才的乐园。
他并不急于攻打南阳府城这样的坚城,而是将兵力散布于周边州县和乡村,一边剿掠富户,一边招抚流亡。
他也学着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