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但有道是名不正言不顺,在我大明想做事还得进入官场。这段时间你要好好温习功课,抓住科举机会。只要你们这些年轻人进入官场,逐步淘汰那些老弱无能之辈,大明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文震孟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他准备成为这一届科举的主考官,而且还打算在这次科举中扩招三倍以上,招募上千名进士,他打算用新科进士取代那些老朽昏聩的官员。
张溥道:“学生明白。”
这次科举将是一个契机。会有大量的复社成员进入官场,而那些没进入官场的,他也打算安排他们成为军官,建立一支属于复社的社军。他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改造大明,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明争取一线生机。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4月8日。
苏州城的白云客栈热闹非凡。因张溥居住在此,苏州的寒门士子几乎云集于此。此时的张溥,不再鼓动士子反抗自己的家族,而是专心指导他们写八股文,仔细批改着每一篇文章,指导他们写出符合考官心意的八股。那些大户子弟对此并不十分在意,他们家中自有专门的名师教导。
但寒门子弟却十分珍惜这个机会,纷纷向张溥请教,一时间,白云客栈俨然成了一个充满求知氛围的学习互助小组。
这天,客栈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略显狼狈的读书人冲了进来。他衣衫不整,头发凌乱,脸上带着焦急和疲惫。
“钧衡,你这是怎么了?”正在辅导士族子弟八股文的张溥惊讶地看着冲到客栈内的任大任,眼神中满是疑惑,这样子怎么看上去被人追杀?
任大任喘着粗气,急切地说道:“天如兄,你能借我20两银子吗?”
张溥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递到任大任手中,问道:“你要银子做什么?”
任大任咬了咬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和决绝:“我要去北方投靠大同社。”
“啊!!”四周的读书人一片惊呼,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纷纷停下手中的笔,转头看向任大任。
任大任气愤地讲述起来:“一个月前,我和乡人约定了两成五的地租,那可是我真心实意想要为百姓做的事。可结果呢,父亲转身就收回了我写的契约。君子一诺千金,可我这一诺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我还有什么脸面待在苏州?当时我就对父亲说过,如果他让我毁诺,我就去投靠大同社,现在是我践行诺言的时候。”
张溥苦笑着劝解道:“何须如此斗气,而且在文次辅的引导下,地租也降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