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五了。”
任大任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充满了失望:“这次的事情让我看清楚了南北双方的差距。徐晨能用七成的粮食收买农户,可南方这里,连租子都不愿意降。朝廷怎么可能是大同社的对手?我现在就是想要去北方看看,看看徐晨是不是像天如先生说的那样是个明主。”
一旁正在指导一个世子学八股文的黄宗羲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神情严肃地说道:“加我一个,我也想去北方看看。我一直认为天下首要的政务就是解决土地问题,就目前来看,天下也只有大同社在认真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我很怀疑,大同社真能做得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好。去年北方情况我也听说了,各种天灾不断,他怎么可能做到一年积累下3000万石粮食,这可是大明最鼎盛时期才能做到的事情。”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难听的话没说出口:大同社竟然可以一年时间就把北方带到盛世,以结果倒推,大同社清理士绅这一步路或许是走对了,当然他的出身还是不愿意他承认这一点,所以他打算去北方看看,想要眼见为实。
任大任听了,拍了拍黄宗羲的肩膀:“好,我们兄弟一起走。”
张溥劝说道:“这可不是小事,马上要科举了,要不你等考完科举再去北方?”
任大任满不在意道:“考上又能怎么样,等着被大同军俘虏。”
他这话让现场的气氛有点尴尬了,任大任不想考科举,但他们还想啊。
张溥只能拱手道:“那你自己当心。”
苏州,同里坊。
任家大院的书房里,静谧而雅致。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古朴的书桌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任老太爷正专注地提笔书写着,那苍劲有力的笔触在宣纸上留下“宁静致远”几个大字,只有用这几个字才能压抑他内心的怒火,朝廷管的越来越严,要的越来越多,还让他们给佃户减租,完全不体系他们这些大户的难处。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猛地推开,任发神色匆匆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大哥,大事不好了!”他喘着粗气,急切地说道,“钧衡跑到白云客栈找张溥借了20两银子,他正要北上去投靠大同社。”
任大任的这一举动,有太多人目睹,这消息根本封锁不住,没多久就传遍了整个苏州城。
任老太爷听到这个消息,手中的笔猛地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怒气。他紧紧握着笔杆,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仿佛想要将心中的怒火通过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