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因此,众人大多抱着坐观其败的想法,对这件事情并未太过重视。于是,大同贼寇的事情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整个朝堂,除了崇祯皇帝被蒙在鼓里,该知道的人基本上都知晓了。
崇祯皇帝看着自己的心腹大臣们,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与质问:“大同贼寇该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犹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众臣心头,让大家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虽然他们认为大同贼寇活跃不了多久,但他们也必须承认这个贼寇的战斗力极其强悍,2万多的边军说打垮就打垮了,当年努尔哈赤也不过如此,这样的贼寇虽然残暴,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战斗力是真强,朝廷如今三空四秋,很多边镇连粮饷都发不下去了,士兵的战斗力自然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其他人可以沉默,施凤来是首辅,不能一直沉默下去。他思索一番,小心翼翼地开口道:“陛下,依臣之见,可调集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三镇精锐围剿贼寇。”
施凤来的话音刚落,户部尚书郭允厚当即跳了起来,大声叫嚷道:“首辅,您可知道,去年辽东战场军饷开支高达 432万两白银,粮食百万石。如今您想调集三镇兵力,没有 500万两根本做不到啊!可现在太仓存银不足三百万两,距离下一次赋税征收还有 5个月时间。首辅您这是想让大明的文武百官饿肚子半年吗?”郭允厚几乎要跳起来了,大明已经有三个战场了,还在开辟一个战场,他这个户部尚书干脆就不要当了。
崇祯皇帝不满地看着施凤来,在他心中,这个内阁首辅就是一个品德恶劣的小人。兄长在位时,施凤来为了升官发财,极尽谄媚魏忠贤之能事。崇祯渴望的首辅,是那种品德高尚、能力出众之人,而绝非眼前这个品德败坏又无能的家伙。若不是还没想好合适的人选来接替首辅之位,他早就将施凤来罢黜了。
崇祯皇帝也是英雄记的忠实读者,他读完诸葛亮传之后,就被诸葛亮的事迹吸引。
他理想的首辅是是英雄记里面的诸葛亮,道德高尚,能力强悍,能文能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振兴汉室的昭烈帝,他也时常叹息,现在的大明朝廷已经找不到像诸葛武侯那样的臣子。
兵部尚书阎鸣泰见状,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这两年朝廷将大量钱粮都投入到了辽东战场上,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三镇,4年所发的粮饷加起来都超不过 300万两。士兵们长期得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