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他减免了百万两的税负,也花了30多万两政绩灾民,不过此时崇祯皇帝好像反应过来了,下面的官员有的在夸大灾情,同样一片地区松江府在闹水灾,常州府就在闹旱灾?
崇祯看着大明的地图,下面的那些官员好像没他们说的那样老实。但偏偏他又把东厂给撤了,镇守太监也被他招回来了,现在他终于有点意识到,自己这个天子在地方上好像没有了耳目了。
但崇祯皇帝年轻气盛,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自扇耳光,又把东厂给恢复,只能安慰自己,这都是魏忠贤这个阉贼的荼毒,等他安排君子能臣到地方去,情况就会好转。
这一日,崇祯如往常一样在乾清宫勤奋地批阅着奏折。当他翻开陕西巡抚岳和声上报的奏折时,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变得阴沉下来,继而怒不可遏。
“杜文焕欺君罔上,该死!朱蒙童也该死,魏翔也该死!”崇祯猛地将奏折拍在桌案上,大声怒斥道。声音在空旷的乾清宫内回荡,带着无尽的愤怒。
一旁伺候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见状,赶忙双膝跪地,惶恐道:“陛下息怒。”
“起来,这不关你的事。”崇祯皱着眉头,挥了挥手说道。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份奏折,眼神中满是愤怒。
原来,这份奏折中详细描述了米脂爆发大同贼寇的严峻情况。贼寇势力迅猛,竟然一举击败了榆林总兵杜文焕率领的 2万大军。杜文焕带着寥寥无几的家丁,狼狈不堪地逃回榆林卫。
而后大同贼寇趁势长驱直入,迅速占据了整个延安府。这些贼寇手段极其残忍,在延安府大肆诛杀士绅大族,榆林卫对此毫无办法,根本无法遏制贼寇的猖獗行径。无奈之下,岳和声只能上奏朝廷,请求支援,否则关中地区恐将不保。
崇祯之所以对这份奏折如此震怒,是因为就在三个月前,他刚刚收到杜文焕的奏报。当时杜文焕信誓旦旦地宣称,榆林卫士兵已经彻底平定了关中的匪患。
那时的崇祯满心欢喜,刚刚继位就平定了关中叛乱,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好兆头,他对杜文焕的奏报深信不疑,还对杜文焕以及榆林卫各级将领进行了嘉奖。
可如今,岳和声的这份奏折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他的脸上。杜文焕不但没有如奏报中所说的那样平定匪患,反而被打得一败涂地。若不是有陕西巡抚的这份奏折,他至今还被蒙在鼓里,误以为关中已然太平无事。
崇祯越想越觉得心中憋闷,怒火在胸膛中熊熊燃烧。他要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