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说出来之后,又拉长了尾音。
南祝仁点了头,彻底确认了来访者的情况。
心理干预比心理咨询的节奏要快上很多。结合档案材料、微表情判断,南祝仁也能省下很多谈话收集信息的时间。
放在一般的心理咨询里面,可能要花上两三次的咨询才能够达到现在的信息收集状态。
南祝仁略微停顿了一下,组织自己的语言。
……
就和南祝仁一开始的想法一样,这个来访者的问题在咨询室中确实少见。
但万变不离其宗,再复杂的问题,在看透本质之后都能够进行降维。
南祝仁不需要去深入了解什么医疗知识或者地域文化之类的——心理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落实到人的身上。
来访者身边发生的事情不管多波云诡谲,起手肯定还是关注来访者的感受。
南祝仁问道:“你平时就是负责照顾那些老人的,而且刚才你也描述了一个你印象很深的场景。”
“我好奇的是——当你第一次身处那个环境,看着那些印记,听着那些奇怪的调子,你内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南祝仁用非常夸张地幅度挥手,做出扫清一切的架势:“抛开所有分析和判断,只是你最直接的感觉。”
来访者在过去的谈话中肯定是经历过不少指责的。通过这种对来访者自身感受的聚焦,可以构筑基础的咨询关系,为之后的干预做铺垫。
同时,南祝仁的干预也需要一个突破口。
而来访者在听到南祝仁的问题之后愣了愣。
似乎在之前,很少有人、或者说几乎没有人问她这个问题。
来访者急促的呼吸舒缓下来,逐渐变得悠长,同时闭上眼睛,开始回忆和感受自己。
三个呼吸的时间之后,来访者缓缓道:“我感觉……很难。”
非常简短的回答,在说出这个答案之后,来访者抬头看了南祝仁一眼,似乎想确认什么。
南祝仁没有回话,只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对方。
“我感觉……工作很难开展。”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来访者沉默,于是南祝仁又用引导推了一把:“听起来,你的工作似乎很不容易?”
这个问题戳到了来访者的心。
“也不能说难……大家的工作都是这样,大家都很不容易,但是……”
来访者抬头看了南祝仁一眼:“……但是,可能是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