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组长先是沉默了一下。
然后用力后倒到椅子的靠背上。
这不是沙发,木头有些硌人,但足够支撑肉体。
李组长摇了摇头,答案不言而喻:“没有,都没有。那些东西我没有改变,我自己也没有变得好一些……反而越来越累。”
他的身上开始透露出一种肉眼可见的疲惫感,南祝仁从中看到的却是某种疗愈的效果。
“那么,如果我们尝试做一个转变——”南祝仁道。
他用手指点了点“控制圈”和“影响圈”。
“——如果你将主要的精力和智慧,聚焦回内侧的这两个圈层,专注于你能掌控和能影响的事情。”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而是你选择了更明智、更有效的‘战场’。”
南祝仁看着李组长的眼睛,问出了最后一个关键问题:“对比一下这两种状态。是执着于在‘关注圈’里寻找一个‘假想敌’更能推动工作、安抚内心;”
“还是像现在这样,聚焦于‘控制圈’和‘影响圈’内的行动,更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你身边的人,也让你自己感觉更踏实、更有力量?”
这又是一次【苏格拉底式提问】,目的在于评估和整合。
引导来访者对新旧两种认知和行为模式进行对比评估,利用其自身的理性和体验,强化新认知的优势,促进改变的巩固和整合。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早就在来访者的心中浮现了。
现在随着对话的进行、技术的推进,一点一点清晰,一点一点被彻底托举出来。
李组长悠长地、彻底地呼出了一口气,仿佛将积压已久的浊气都吐了出来。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李组长道。
只是画下三个圆圈,不过是十来分钟的对话。
但李组长此刻的思绪,像是一个杂乱的魔方重新被拧好了一样。
连带着眼神都澄澈了不少。
“我明白的,南老师。”他的声音也沉稳了许多,“我知道我之后应该干什么,我一直知道。”
李组长用手指重重地点在“控制圈”和“影响圈”上。
“之后,我不再浪费自己的力气和一个假想敌较劲。”
他顿了顿,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但这是一种建设性的锐利:“我……会重新调整我的工作重点。至于那些……”
他看了一眼“关注圈”,“我无法改变的,我会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