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九边重镇之一。
繁华的大同城,是整个防区的核心,也是整个防区最富饶的所在。
北渊瀚海王拓跋荡望着眼前的城墙,看了看城墙下堆得足足有几人高的尸体,和城头依旧存在着的士卒,有些苦恼地揉了把脸。
当初,他这一路,带的是本部兵马,和一些杂兵。
从侧腰闪击大同城,为的就是能够突破大同镇诸多堡寨和卫所一起构建起的层层防线,直接攻击大同城,攻敌所必救,从而牵制南朝主力,为拓跋青龙那一路创造机会。
当然,如果能打下大同城,那更是再好不过。
作为北渊名将,瀚海王拓跋荡原本在来路上就打定了主意,此番南下就是装装样子,围而不攻,尽量保存实力就行。
毕竟用的是自己本部的兵马,死一个就少一个。
等到那两路打出了成果,自己全身而退,保住自己麾下的有生力量,回去渊皇自会给自己分赃,那就是一场完美的经历。
而从现实分析,这是十分有可能实现的。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成功突袭到大同城下之后,只因为两个事情,他便彻底改变了最初的计划。
第一,藏在大同城中的北渊密谍用性命送出消息,大同总兵正在巡边,大同城中,在这个时候,居然只有区区三千守军。
第二,造成这一切根源的,是南朝定国公代南朝新帝巡边,整顿防务,故而才有总兵率军外出,而这个和他打过很多次交道的老东西,这条绝对的大鱼,此刻居然就在这守备薄弱的大同城中。
自己四万人,大同城中三千守军,兵法有云,十则围之,自己这都不止十倍了。
若是能打下大同城,那是多么巨大的功勋,又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若能生擒或者阵斩南朝军方柱石之一的定国公,对整个南北战局,又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
当初赖君达叛逃,大同落入大渊之手,大渊便能毫不费力地将国境推进数百里,打得南朝一蹶不振。
如果自己能重夺大同,那自己在大渊军方是什么地位?
在宗室之中,又会是什么声望?
至不济,洗劫一座大同城,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财富?
而最关键的是,他在南朝的死敌,曾经数次和他沙场相对,还给过他好几场败仗经历的南朝定国公,就在眼前的城池中,成了瓮中之鳖!
想到这些,拓跋荡,上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