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朱应之事再述说一遍:
“相父,此事乃是……”
李翊却微微抬手,打断了刘禅的话。
目光平静地扫过朱应,淡然道:
“陛下,此事之来龙去脉,老夫在殿外已大致听闻。”
“此来,是想先听听陛下与诸公之见。”
刘禅见李翊已知晓,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朕与诸卿商议,皆以为夷州远悬海外,蛮荒未化。”
“本是天然流放之地。”
“孙权窜逃于此,形同囚徒。”
“其势已微,其地亦僻。”
“朝廷若为此大动干戈,跨海远征,未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朕意,不若效仿上古怀柔之策,遣一使者。”
“宣示天朝恩威,赐封孙权为‘夷州牧’。”
“令其向我大汉称臣纳贡。”
“若其安分守己,则容其在夷州存续。”
“若其心怀不轨,再兴兵讨伐不迟。”
“如此,既可彰显天朝上国之气度,成就万邦来朝之盛景。”
“亦免东南沿海百姓受迁徙征战之苦,相父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此乃老成谋国之道!”
“怀柔远人,正合王道!”
刘禅话音刚落,杨仪、费祎等一众大臣纷纷出言附和。
显然对此决策已达成共识。
然而,李翊端坐锦墩之上,眉宇间却如同凝结了一层寒霜。
隐见“川”字纹路,显然心中并不认同。
他未直接回应刘禅,而是将目光转向一旁静立的诸葛亮,沉声问道:
“孔明,汝亦认为,夷州不该取,孙权不必剿吗?”
诸葛亮感受到李翊目光中的质询之意,心中微凛。
他轻摇羽扇,斟酌言辞,缓声道:
“相爷垂询,亮不敢不直言。”
“相爷素来主张与民休息,不轻启战端,此乃强国富民之根本。”
“亮实不解,为何此番对跨海征伐一蛮荒孤岛,如此执着?”
他顿了顿,继续剖析利害:
“征伐夷州,以我大汉水军之强,攻克或非难事。”
“然,难在治理,难在长久!”
“夷州本化外之地,土人彪悍,不服王化。”
“朝廷若欲实控,需派驻流官,戍守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