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为开疆拓土,则夷州蛮荒,得之何益?”
“且用兵必扰民,江南沿海百姓必受迁徙之苦。”
“反而需派驻官吏,移民实边,耗费巨大,收益甚微。”
“权衡利弊,确是不宜大动干戈。”
“不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
“若其安分,则相安无事。”
“若其胆敢犯边,再以雷霆击之,亦不为迟。”
诸葛亮一番分析,条理清晰,利弊分明。
听得刘禅连连点头,朱应则面如死灰。
心知朝廷发兵之望,恐已渺茫。
就在此事看似将要尘埃落定之际,
一个苍老却依旧雄浑有力的声音,自殿门外朗朗传来:——
“陛下!诸公!”
“老夫倒以为,这夷州……非但可打,而且该打!”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已致仕荣休的前首相、大司马大将军李翊。
不知何时已立于殿门之外,此刻正缓步踏入殿中。
他虽身着常服,白发萧疏。
然步履之间,那股久居上位、执掌乾坤的威严气度,依旧令人心折。
霎时间,所有人的目光。
包括皇帝刘禅,都聚焦于这位帝国传奇人物的身上。
方才几乎已成定论的议题,因他的突然出现与截然不同的观点。
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李翊的声音不高,却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在未央宫殿堂内激起层层涟漪。
霎时间,所有目光,惊愕的、不解的、探寻的。
齐刷刷地聚焦于这位虽已致仕,威望却丝毫未减的老人身上。
以诸葛亮为首的文武大臣,虽感意外。
但仍不失礼数,纷纷向李翊躬身行礼。
皇帝刘禅更是从御座上微微前倾,语气带着敬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相父来了!快,赐座!”
早有内侍机敏地搬来锦墩,置于御阶之旁,地位超然。
李翊也不推辞,安然坐下。
这一幕,看得跪伏在地的朱应心头剧震,暗忖:
“久闻李翊在汉朝地位尊崇,形同亚父。”
“今日一见,方知传言非虚!”
“竟能在天子面前赐座,此等恩遇,古今罕有!”
刘禅见李翊坐定,便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