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叔父,如今朝中……能征善战之将寥寥。”
“若非万不得已,孤也不愿劳动叔父。”
曹彰放下酒杯,正色道:
“大王可知诸葛亮为何派赵云为先锋?”
“请叔父指教。”
“赵云年逾七旬,诸葛亮岂不知他年老?此乃激将之法。”
曹彰目光炯炯,“他要的就是我军轻敌。”
“某料定,汉中战事,另有玄机。”
曹叡恍然:
“叔父之意是……?”
“诸葛亮明攻汉中,暗图成都。”
曹彰握紧酒杯,“吾料定诸葛亮肯定要从出兵攻打阳平关。”
满座皆惊。
曹叡手中玉箸落地:
“这……这如何是好?”
曹彰起身下拜:
“请大王授臣全权,臣愿亲率精锐,驰援汉中,兼防阳平关。”
次日朝会。
曹叡拜曹彰为都督,假节钺,总领汉中军事。
诏书宣读完毕,却见谯周出班反对。
“大王!江阳侯虽勇,然久不在朝,恐难服众。”
“且……”
“且什么?”
曹彰虬髯微颤。
谯周昂首道:
“且建安年间,侯爷擅调兵马,先王曾下诏申饬。”
“今日授以重兵,老臣恐生变故。”
曹彰勃然大怒,正要发作,忽见一人越众而出:
“谯大夫此言差矣!”
众人视之,乃是车骑将军吴懿也
吴懿向曹叡施礼道:
“昔年楚汉相争,高祖用韩信而不疑。”
“光武中兴,推心置腹于云台诸将。”
“今国家危难,正当用人不疑。”
“江阳侯忠心为国,天地可鉴!”
“老臣愿与侯爷,共往汉中破敌。”
曹彰向吴懿投去感激的一瞥,随即解下佩剑,双手奉上:
“大王若疑臣心,请收此剑。”
曹叡离座,亲手为曹彰系回佩剑:
“孤若疑叔父,天地不容!”
又对谯周道。
“……谯大夫多虑了。”
“孤之叔父,岂是通敌者也?”
遂拜曹彰为都督,吴懿为副都督。
成都拨五千人马,并曹彰一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