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侯爷了?”
曹彰默然不语,目光投向北方。
良久,他沉声道:
“备马。”
“侯爷!”
曹彰猛然转身,虬髯戟张:
“尔等要某做不忠不义之人么?”
“国难当头,某岂能坐视?”
夏侯衡急道:
“侯爷三思!此去若胜,功高震主。”
“若败,性命难保。”
“倒不如作壁上观,待价而沽。”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倒吸了一口凉气。
什么叫待价而沽?
那不就是要曹彰当两边的摇摆人吗?
毕竟曹彰手里是有兵的。
此前说过,
从古至今,凡是带资进组的,待遇的都非常好。
像曹彰这种手里有兵的,如果能在关键时刻投靠汉军。
其百分之一百是能够得到优待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为只要稍微有一点政治水平的,都不可能不优待这种有实力,且有象征意义的宗室降将。
所以曹彰的决定,是非常能够影响战争局势的。
“某意已决,诸公不必再议!”
曹彰斩钉截铁地说道:
“速点一万精兵,明日出征!”
三日后,成都行宫。
曹叡得报曹彰大军将至,亲率百官出迎。
时值盛夏,烈日当空。
曹彰率军列阵城外,黑色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见大王仪仗出城,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臣曹彰,叩见大王。”
曹叡急忙上前搀扶:
“叔父请起!”
执手细看,见曹彰风尘仆仆,甲胄上犹带征尘,不禁哽咽:
“侄儿无能,累叔父受苦。”
曹彰见曹叡眼含热泪,想起兄长曹丕,心中百感交集:
“……大王言重了。”
“为国效力,臣之本分也。”
叔侄携手入城。
宴席之上,曹叡亲自把盏:
“孤闻叔父在江阳厉兵秣马,今日一见,果然军容整肃。”
曹彰举杯道:
“臣在江阳十余年,无日不敢忘先王遗志。”
“今诸葛亮犯境,正该效命。”
酒过三巡,曹叡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