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保举一人,可退诸葛亮之兵。”
“哦?是谁!快讲!”
“江阳侯曹彰。”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曹叡脸色微变,缓缓坐回王位:
“子文叔叔……”
原来,当年曹丕继位时,曹彰手中还握有兵马。
并且其还率军进入了成都,一度有机会抢到王位。
但彼时曹丕利用群臣向曹彰施压,并打感情牌。
使得曹彰最终放弃了争夺王位,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而终曹丕一朝,曹彰也再未被启用。
如今国家有难,去求曹彰,的确令人难以启齿。
荀恽慨然道:
“江阳侯乃庄王之子,勇武过人。”
“若得他出山,何愁诸葛亮不退兵?”
曹叡默然良久,叹道:
“先父在时,多亏待子文叔叔。”
“建安二十二年,因他私自调兵,险些问罪……如今他怎肯助我?”
“大王!”
荀恽跪地叩首,“曹氏一族,同气连枝。”
“江阳侯深明大义,必不会坐视国难。”
曹叡环视群臣,见众人皆垂首不语,知已无他策,只得道:
“好罢,拟诏。”
巴蜀之地,山峦迭翠。
江阳城外猎场中,号角连天,旌旗招展。
曹彰纵马驰骋,开弓如满月,一箭射中百步外麋鹿。
左右齐声喝彩:
“侯爷神射!”
年近四旬的曹彰依旧雄健,虬髯如戟,目光如电。
他抚弓笑道:
“比起当年在漠北射雕,此不过儿戏耳。”
正说话间,一骑快马疾驰而至。
马上使者滚鞍下跪:
“侯爷!成都急诏!”
曹彰展开诏书,脸色渐凝。
左右亲信见状,纷纷围拢。
“曹叡小儿,如今知道来求侯爷了?”
部将夏侯衡冷笑道。
“当年庄王驾崩,究竟传位于谁,尚不可尽知。”
“若不是曹丕矫诏……”
参军闻言,急止曰:
“将军慎言!”
另一将领道:
“侯爷镇守江阳十余载,从未得朝廷半点粮饷。”
“今日有难,倒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