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言!”
李浑瞪目,“此事若泄,尔我皆死无葬身之地!”
不数日,漳南郡粥棚之粥渐清可鉴人。
饥民争抢之际,踩踏致死十余人。
有老儒愤而题诗于墙:
“蝗虫食苗吏食粮,苍生何罪遭此殃?”
“愿化雷霆劈奸佞,重还清明朗朗天。”
此事传至裴潜耳中,勃然大怒。
立即召来督邮崔林:
“德儒素以刚直著称,今命尔为巡赈使。”
“去查办贪墨。”
“遇不法者,可先斩后奏!”
崔林出生清河崔氏,乃是崔琰的堂弟。
但他却是一个破落户,穷到连马车都坐不起。
多亏了国家大兴科举,让他这个崔家的旁支得以再次入朝为官。
崔林领命,率精干吏员二十人,明察暗访。
至漳南郡,佯装饥民领粥。
见粥清如水,遂亮明身份,直入郡仓。
查出仓吏王五私设两套斗斛,大斗量入,小斗量出。
贪污粮米三百余石。
公堂之上,崔林拍案厉喝:
“蛀虫!百姓悬命之粮,也敢染指?”
王五瘫软在地,尽数招供,牵连郡丞李浑。
崔琰即令将二人绑赴市曹斩首,悬首示众三日。
消息传开,各郡贪腐官吏震恐,纷纷收敛行径。
虽有害群之马,然多数官吏还是恪尽职守的。
大家努力赈灾,救济百姓。
表现突出者,有清河县令刘政亲自监粥。
见老弱常不得食,遂设“妇孺专棚”。
令衙役维持秩序。
又组织医官采药防疫,避免大疫继发。
尽管冀州上下官员已经在积极努力赈灾了,但此次蝗灾依然没能得到遏制。
且官府开仓放粮,优先赈济的是郡县,许多乡村没能顾及到。
且官府存粮有限,饥民却无数。
赵家村中,先是粥棚施稀粥每日两碗,后减至一碗。
末了竟无米可炊。
赵老丈家本有余粮三斛,见邻里断炊,不忍独饱。
分与村中老弱大半。
至七月初,饥馑愈甚。
赵老妻体弱,先染疾而亡。
临终前握赵老丈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