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者乎?”
“故申生、卫伋、御寇、楚建之徒,虽禀乾坤之精气,负荷嗣之重命,犹罹倾覆之殃。”
“今足下与吴王,道路之人耳。”
“非有血亲而挟重权,名非君臣而处显位。”
“出专阃外之威,居负副军之号,此事遐迩所共闻。”
“自佞臣吕壹用事以来,有识之士莫不寒心。”
“向使申生从子舆之言,必能太伯让国之节。”
“卫伋纳弟之谋,岂遭宣公之讥乎?”
“且齐桓出奔,终成霸业。”
“晋文逾垣,克复社稷。”
“此类自古有之,非独见于今日。”
“智贵免祸,明尚先机。”
“窃度吴王内断于心,外生疑虑。”
“断则意固,疑则心怖。”
“祸乱之兴,莫不由废立之间。”
“私怨人情未免形迹,恐左右必有谗构于王者。”
“一旦疑成怨结,发机如蹑铉。”
“今足下远托异域,尚可支吾。”
“若大军长驱,失据北归,私为足下危之。”
“昔微子去殷,智果别族,避祸免难,犹且为之。”
“今足下舍亲生而为人后,非礼也。”
“见灾不止,非智也。”
“见正不从,非义也。”
“自谓丈夫,而违此三者,何足贵乎?”
“以足下才略,转策中国,承俞氏之祀,非背亲也。”
“北面事君以正纲纪,非弃旧也。”
“审时避难以全宗庙,非徒劳也。”
“加之陛下新承大统,虚席纳贤,德怀远迩。”
“若能翻然来归,非唯与登同列,受三百之封,承俞氏之祀。”
“陛下大军震鼓霆击,二敌未平,戎车无归期。”
“宜因此时早定良策。”
“《易》称‘利见大人’,《诗》云‘自求多福’,惟速行之!”
“善自图之,无使狐突闭门不出之事复见于今。”
……
陈登这封信写得相当具有煽动性。
上来就先用典故,古人云:“疏不间亲,新不逾旧。”
主上英明,臣下正直确实有这种情况。
但有权谋的君主,和慈爱的父母也有杀忠臣孝子的啊。
然后便举了文种、商鞅、白起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