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液倾注时泛起琥珀光晕,“沙场相逢即是有缘,何不共谋一醉?”
酒过三巡,朱桓紧绷的面色稍霁。
陈登夹起一箸鲈鱼脍放入其碗中。
“本帅此前在徐州时,初至江南竟不知鲈鱼需佐梅子酱。”
说着,叹道:
“用兵亦如是——”
“数万大军困于宣城,竟如盲人抚象。”
朱桓筷箸微顿,问:
“征南将军欲闻江东地理乎?”
“愿闻将军肺腑之言。”
陈登目光如炬,“既弃暗投明,必有以教我。”
帐外更漏声声,朱桓终是开口。
“孙韶虽然兵败,可残部有七万有余,粮秣足支三月。”
“大将军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围死宣城,要么分兵取建业。”
陈登忽然大笑,酒盏震得案上烛火摇曳。
“本帅既要宣城,也要建业,更要江东千里山河!”
朱桓凝视跳动的烛芯,良久方道:
“那就只剩劝降一途。”
“只是……”
他迟疑道,“孙韶性情刚烈,此事恐不易成。”
“听说他本姓俞?”
陈登忽问。
朱桓愕然问:
“大将军如何得知?”
陈登执笔蘸墨,笑意深沉:
“既非孙氏骨血,何苦为之殉葬?且看本帅为他剖明利害。”
话落,令人取来纸笔。
宣城夜雾弥漫,孙韶正在巡城,忽见亲兵捧箭书来报——
“汉军射入城中的书信,系着……系着朱将军的玉带钩!”
孙韶疾步下城展读。
信中字迹苍劲如龙蛇竞走,其书略曰:
“征南将军登,致书于孙韶都督足下:”
“尝闻古语有云:‘疏不间亲,新不逾旧。’
“此言明君在上,忠臣在下,则谗慝无由而生也。”
“若夫权变之主,虽贤父慈亲,犹有忠臣立绩而蒙祸,孝子履仁而蹈危。”
“若文种、商君、白起、孝己、伯奇之俦,皆此之类也。”
“其所以然者,非骨肉好离,亲人乐患。”
“盖恩移爱夺,谗间构其间耳。”
“纵忠臣不能回主之心,孝子不能易父之志。”
“权利所在,至亲可为仇雠,况非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