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新任地方官到任,按惯例必须拜访当地的致仕官员、举人、进士,以示礼贤下士和寻求地方支持。
他们在调解纠纷、兴修水利、倡办义学等地方公共事务中拥有极大的话语权,是联接朝廷命官与乡土社会的重要桥梁。
因此,那些能够出现在京城客栈里的举人老爷们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早已脱离了“穷酸”的范畴。
在动身进京参加会试之前,他们所在的家族、宗族,乃至县衙、地方士绅,往往会共同凑集一笔颇为丰厚的盘缠。
这笔钱足以支持他们在京城数月乃至半年的体面生活。
比如租赁一处不错的客房,支付日常用度,甚至还有余钱用于交际应酬、购买书籍、拜访座师同年。
此外,京城之中,还有遍布各处的同乡会馆。
这些会馆由旅京的同乡官员、商贾出资兴建或赞助,其主要功能之一,便是为进京赶考的本籍举子提供价格低廉甚至免费的住宿,并时常组织文会、提供备考信息,形成一股强大的乡土互助力量。
像著名的湖广会馆、安徽会馆、绍兴会馆等,每逢大比之年,都是人头攒动,乡音缭绕。
当然,世事无绝对。
毕竟这里可是京城,纵然是举人老爷,若出身寒微,家族及地方资助有限,或是本身不善理财,到了这天子脚下也可能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但这并非普遍现象,更多是源于个人际遇或不善经营,而非举人身份的常态。
总而言之,腊月的北京城,因这些提前到来的举人老爷们而平添了几分文雅与期待的气息。
他们或闭门苦读,或相互拜访、切磋制艺,或流连于琉璃厂的书肆,为来年二月那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抡才大典,做着自己最后的准备。
客栈的灯火常常亮至深夜,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墨香与一种紧张的期盼。
对于朝廷而言,这也意味着癸未科会试的筹备工作,即将进入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礼部的官员们,早已开始为安排考场、遴选同考官等繁琐事务而忙碌起来。
一场牵动天下士林目光的盛事,正在这寒冬里悄然酝酿。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间又来到了腊月。
崇祯的万寿圣节将至,紧随其后的便是举国欢庆的春节,宫廷内外虽已开始筹备各项庆典事宜,但在这银装素裹之下,京城却比往日更多了几分肃穆与静谧。
就在这一日,天色阴沉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