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梳理整齐,却又因长度不足而显得有些参差,正处于一种过渡状态,类似于后世的一种发型。
这显然是仓促改变原有发式留下的痕迹。
事实上,这两人的身份确实非同一般。
他们并非汉人,而是来自关外的女真人。
其中那个身材高瘦、面容带着几分关外风霜痕迹的,原本的女真名字叫五十七。
这个名字在汉人听来或许有些可笑甚至随意,但在当时的满人社会中却十分常见,许多平民百姓会以出生时祖辈或父母的年龄作为名字。
如“七十二”、“八十三”等,充满了质朴的民俗气息。
为了融入汉地,他根据“五十七”的谐音,取首字“五”的同音字“吴”作为姓氏,并为自己取了一个颇具儒家色彩的汉名“守仁”,寓意恪守仁德,故其汉化名为吴守仁。
另一个身材矮胖、面色红润的,原名叫萨炳阿。
他则完全舍弃了原有的名字,选择了“常”这个常见的汉姓,并取名“永安”,寓意长久平安,汉化名为常永安。
看到此处,或许会有人感到极大的震惊与不解。
这两个家伙居然是女真人?
他们竟然也读书识字?
难道他们也是举人?
这次也是来参加大明的科举考试?
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然而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
他们还是女真人,同样也是举人,而且也是来参加这次科举的!
原来自皇太极即位以来,为了巩固统治、吸纳人才,也开始注重文教,并效仿明朝制度,在其控制区域内举行了简单的科举选拔。
虽然规模、规范远不能与明朝相比,但确实也找到了不少人才。
因此在辽东的部分女真部落中,尤其是与汉人接触较多的区域,读书习文的风气也确实开始悄然兴起。
然后,朱慈烺经过松锦之战收复了大片失地,其中包括了许多原居于当地、并非主动追随皇太极的部族人口。
为了分化瓦解,朝廷将这些归附的居民明确划分为“归化女真”或“熟女真”,与那些坚持对抗的建奴彻底区分开来。
而这些归化女真中,亦有少数接触过文墨、仰慕汉文化者。
72561068
请叫我小九哥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文学书院】 www.wxhqjs.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wxhqjs.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