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叔礼听到外面的动静,有点担心驿丞张贵,对着李一元说道:
“下官出去看看?”
李一元挥挥手,徐叔礼离开房间。
就见到一名师爷打扮的中年人,正对着刚刚的驿丞张贵呵斥着。
“就这点?”
显然那名师爷很不满意张贵送上来的草料钱,于是开始骂道:
“县官老爷巡县,尔等不思为县里出力,用这点银元就要打发吾等?”
而驿丞张贵则跪在地上,不停的向这名师爷求饶。
见到驿站中有外人,这师爷也不便发作,抢走了张贵手里的钱袋,就带着扈从匆匆离开。
徐叔礼走过去,将驿丞张贵搀扶起来,向他问道:
“可是受了什么委屈?这县里总是如此吗?为何不向上官申诉?”
这驿丞张贵连忙说道:
“徐先生可别说了,咱们吴县令可是好官,只是没有巡县的钱,这才在全县摊派。”
徐叔礼疑惑的问道:
“这还是好官?”
张贵说道:
“是啊,前任县官在任的时候,从来都不巡县,也没有上门要过巡县钱。”
“吴县令真是一名好官,春耕在即,他要去乡里巡县,这才摊派了一些草料车马钱。”
“吴县令除了摊派之外,还约束县吏衙役,不得滋扰驿站,可是难得的好官啊!”
徐叔礼自然知道什么是巡县。
地方官员,也不是一直都在县衙的。
春耕之前,或者秋收之前,有的县官都会亲自巡查乡里,了解乡土民情。
张贵说的确实没错,能够春耕巡县的,确实都是好官了。
如果是懒政的官员,直接躺在县衙多好。
巡县是要下乡的,路上风餐露宿,辛苦不说,还要引得地方上士绅的厌恶。
但是也只有经常去巡县,才能知道民生的疾苦。
你县官经常巡县,地方上百姓可以直接接触到官府,乡绅自然就少了很多操作空间。
“你们县里,连巡县的钱都出不起了?”
张贵点头说道:
“咱们河南可不比京畿,是没有商税可收的,县衙也穷得很。”
“咱们这位吴县令想要做出政绩来,就要四处筹措,但是他和当地士绅的关系不和,也募不到银元,只能从各方摊派。”
徐叔礼问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