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何不开征商税呢?”
张贵说道:
“县里一直想征来着,但是士绅们不同意。”
“刘布政使也一直要推商税,听说怀庆府开征商税后,地方上财力充足,又是办学校又是修路修水利什么的,怀庆府内各县的县官都得了升迁。”
“咱们吴县令也想要升迁,但是县里那几个家族不同意。”
徐叔礼这下子明白了。
他想起来,一年前河南布政使刘知节,在正式履新之前,曾经向皇帝和阁老们许下诺言,先在怀庆府开征商税,然后保证在三年内,让整个河南都开征商税。
但一年过去了,怀庆府开征商税的成果显著,可河南其他的府县都没有动静。
听说这位刘布政使也很着急,多次上书,请求朝廷政策支持。
原来阻力主要是来自地方上的士绅啊。
徐叔礼仔细一想,也觉得头疼。
官员和地方上的士绅,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
离开了士绅的支持,在没有开征商税,建立新吏员体系的地区,县令几乎是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县衙就这么多的人,别说是收农业税这样的事情了,光是处理治安案件都吃力。
官员办事,要出政绩,需要士绅支持。
士绅也需要官员的权利背书,才能维持自己的特权地位。
开征商税,种地的普通百姓肯定是交不了的,地方上的士绅自然反对。
而且开征商税后,官府就能开吏科试,增强地方官府的力量,让官府绕过士绅就能处理民政事务,这也是垄断乡土权力的士绅所不能忍的。
结果就是河南的事情就这样尬住了。
怀庆府开征商税,效果很好,河南各地方官员都看着,都眼红。
但是轮到自己主政的地方,想要开征商税,就会被当地士绅一致反对。
甚至不仅仅是士绅反对,这些士绅还会鼓动地方上的读书人,鼓动他们的佃户反对。
反正一说就是朝廷要增加苛捐杂税。
徐叔礼心中升起无力感,他只是通政司的官员,管不了这样的事情。
而李一元看起来也不像是想管的样子,只好收起对当地的同情,准备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就启程。
也不知道是不是徐叔礼这句“无事发生”的诅咒,到了半夜驿站又出事了。
徐叔礼听到了驿站外的喧哗声,紧接着就是一群人冲进了驿站,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