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护不设,由克虏军的统兵官担任都护府的二把手副都护,由前兰州知州孙皋担任三把手行军司马。
同时又加孙皋,知肃王府事的权力,由他负责肃王一脉在河西地区授田的工作。
这件事同样得到了皇帝和内阁的认可。
只是到“削藩派头子”张居正还是担忧,孙皋担任兰州知州多年,和肃王府有旧,担心他在河西滥授,又请通政使李一元代表朝廷,监督肃王府搬迁授田的问题。
隆庆皇帝自然也是同意下来,可怜的通政使李一元,又多了一笔差事在身。
与此同时,西域,哈密城前。
哈密,是西域重镇,这是整个西域地区在东部的支点城市。
前往河西走廊的商路,都要经过哈密城,被誉为是西域咽喉。
汉代的时候,哈密就是汉朝领土,名为伊吾。
等到唐代的时候,大唐设置伊州,哈密成就是伊州治城。
明初的时候,也曾经控制哈密城,但是因为边疆力量的反扑,大明还是放弃了哈密。
火者的首领马麻黑,在敦煌大败之后,就收拢残兵逃回了哈密城内。
哈密城是火者长期经营的城市,也是作为火者向东扩张的桥头堡。
所以马麻黑是花了很多的力气修造。
进攻嘉峪关的时候,火者大军的后勤物资也都放在哈密城,所以城内也囤积了充足的物资。
相比之下,兀慎人手里牌就少多了。
他们只有少量的补给,而且到了哈密城外的时候,还遭到了当地势力的敌视。
当然,兀慎人打出尊佛的旗号,也得到了哈密不少佛教徒的支持,他们纷纷来到兀慎营地劳军,并且控诉异教对他们的压迫。
那力不赖营房中,他招来了刘秉。
那力不赖的汉话说的不错,他对着刘秉说道:
“军师,本汗已经想好了,驱使哈密周围的异教徒为驱口,攻打哈密城。”
听到这里,刘秉有些失色。
驱口,字面意义就是被驱赶的牲口。
意思也差不多,冷兵器攻城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炮灰。
军队当然舍不得让自己的精锐士兵去当炮灰,这时候就会抓城外的百姓去。
驱赶百姓去攻城是很残忍的,守城一方可不会顾及同胞,一定会死守城池的。
而这些驱口如果想要逃跑,面对的就是后方督战的军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