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大明放弃嘉峪关外的地盘,张掖就距离前线太近了,所以迁到了后方的兰州。
如今朝廷要向西域开拓,继续经营西域了,那肃王府移镇敦煌,那也是十分合理的事情。
这件事,隆庆皇帝也表面上挣扎了一下。
他和父皇嘉靖不同,他对待藩王没有历史包袱,算起来都是几代之外的亲戚了。
而且按照张居正的计划,肃王府的土地还是变多了。
张居正接着又给出了“商囤、移民、互市”三条建议。
这几套都是边疆的常用政策了,不过张居正提出要在敦煌、张掖、武威三地开征商税,还是引发了一些争议。
不过这些,都被张居正强力弹压了下去。
苏泽也感慨张居正的反应之快,敦煌、武威、张掖三城,控制河西走廊,把控住了通往西域的通道。
在这里开征商税,就等于对陕甘的出口商人征上了税。
而且按照苏泽的规划,西域的主要经济产业是棉花种植。
那日后西域棉花产业的税,也通过这三城就能征收到。
户部出手之后,紧接着就是吏部。
吏部首先宣布,陕甘以及以后西域的官员,考评上可以提升一等,在同资历下酌优提拔任用。
此外吏部还给了观政期间的新科进士待遇,如果他们主动前往河西地区和西域任职,任职五年考评中等以上的,就可以调回京师任官。
吏员、教师,在河西和西域地区任职,都给予额外的补贴,并且酌情可以越级升等,享受更好的待遇。
工部则派人前往敦煌,查探修造坎儿井的可能性,并准备重修阳关和玉门关。
总参谋部则开始制定西域的军事方略,李如松又泡进了历史资料中,开始研究汉唐时期西域的重要节点,还要结合这些地区的历史变迁,制定新的西域战略。
兵部则是最忙碌的。
克虏军已经快要抵达兰州了,军队的后勤补给要负责。
朝廷也同意了刘秉的意见,决定加大对兀慎人的支持,将一部分淘汰的武器卖给兀慎人。
刚开始的时候,兵部是准备送的。
但是新任的武选司员外郎李己,是强烈反对赠送的。
按照李己的说法,“兀慎人也好,火者人也好,都是养不熟的。”
“他们实力太大,西域又这么大,大明想要掌控他们是非常困难的。”
“与其养虎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