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奉阴违,虚以委蛇,裁革就会失败。
殷正茂专克冯保,他笃定自己能说服冯保。
紧接着。
张居正迟疑了一下,然后道:“接下来,京师外朝裁革冗官冗职,应该从哪个衙门开始呢?”
内廷难缠的是冯保,只要解决了冯保,接下来的事情就无须操心。
而外朝难缠的有一堆人,各个衙门的主官都是护犊子的人,谁都不想自己的属下在无罪无过的情况下被裁革。
王锡爵想了想,道:“从翰林院开始吧!因编修、检讨无定员,当下已高达三十余人且有一半兼职修史,至少能裁革十人。另外国子监在万历元年有官四十三人,而今已达到六十七人,多是因人设官,至少能裁革十五人。”
殷正茂微微摇头。
“我建议啃硬骨头,先裁科道官!”
“都察院京师官员定制为八人(左、右都御史2,左、右副都御史2,左右佥都御史4),属官,即监察御史合计一百一十人,外加数名司务、经历、都事、照磨等。但当下诸多巡抚、总督皆加都御史、副都御史衔,与地方检查御史职事重迭,应取消加衔。另外六科官员原定五十八人,当下已有七十六人,理应恢复原有规格,不再随意添加……”
“硬骨头?我觉得硬骨头是六部,洪武时期,六部官员数额共计105员,而今数额已达到253员,上涨两倍多,然效率却不一定比得上洪武时期。不如先从礼部始,逐部裁革,然后再解决其他衙门。”申时行开口道(如图)。
王国光见几名阁臣都兴奋地发表意见,插空道:“列位阁老,你们的意思是同意成为裁革自己主管衙门的执行人了?”
此话不由得令五大阁老都是一愣。
申时行反问道:“王部堂,裁革六部官员的主执行人不是你吗?”
王国光微微摇头。
“申阁老,我刚才只言裁革标准由吏部根据考绩、根据官职的重复度去定,并未说由吏部执行,我的建议是,各个衙门的主官对照吏部拟定出的考绩排序、官职重复度,拟定裁官裁职文书交到吏部审核,最后由内阁做最终决定!”
“啊?”申时行与王锡爵同时惊呼道。
王国光一脸委屈。
“我……我不是怕被骂,而是吏部仅仅将考绩排序完成已经很是忙碌,实在无法执行,另外若吏部扔过去一份冷冰冷的汰冗名单,而无衙门主官解释安慰,易生乱象。”
张居正微微点头,王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