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报告的内容应该跟航空配件标准有关,这一想法被李爱国拒绝了。
李爱国并不觉得自己在航空上的认识比这些专家和技术员们高,只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看得比较远罢了。
参会的人员明显的愣了一下,然后才开始鼓掌。
等看到李爱国站起身朝着主席台上走去,会场内立刻议论纷纷。
“铁道上的同志?这是怎么回事?”
“据说咱们这次航空配件标准就是参考了铁道配件标准,领导这才把铁标的起草人请来了。”
“此人也太年轻了吧。”
“据说还是全国劳动模范,上面点名表扬过的。”
“难怪了。”
会场内大部分都惊讶于铁道部门的人出现在这里,等搞清楚李爱国的身份,也就释然了。
只是感觉此人太年轻了,年轻得不像话了。
李爱国倒是没有紧张,毕竟他参加过新春茶话会,什么大场面没见过。
李爱国站定后并没有立刻开始发言,等下面安静下来后,才不慌不忙的做报告。
随着李爱国的报告持续进行,那些航空专家和工程师们看向他的眼神从原本的质疑变成了惊讶。
“原来这一整套系统是这么建立的。”
“有点东西啊,有些东西我也想过,但是总觉得隔着一层纸,怎么也想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敞亮了。”
“这种标准制定办法,不但科学,还特别实用。”
“难怪领导要请人家来作报告。”
“别说话,都认真学习。”
“快记下来。”
李爱国的报告,是以铁道配件标准建立的体系为主,内容涵盖了标准制定、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冗余保护机制各个方面的内容,侧重于理论。
报告虽只局限于铁道配件标准,但是触类旁通,足以推导出航空配件的标准,这种成套的理论给参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另外,因为报告内容并没有涉及航空配件标准,也不至于被有心人指责是胡乱插手别人的工作。
航空领导一下子明白了,笑道:“难怪老藤说这小子特别谨慎。”
李爱国的报告很快做完了。
随着最后一道声音落下,会场内瞬间安静了下来,那些专家和工程师们似乎觉得他还要继续做报告。
航空领导此时站起身来鼓了掌,大家伙才反应过来,纷纷站起身来,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