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摸出母亲留的玉佩仔细看,内侧的细纹跟账上的数字一对,竟是组坐标。
“你看这个。”官窈把玉佩和账本递过去,“这坐标,会不会是北齐藏军粮的地方?”
彭君逑对着军事地图一看,眼睛亮了:“这是太湖边上的废弃粮仓!北齐准是把偷运的军粮藏在那儿了!”
两人立刻禀明皇上,带着禁军赶过去。粮仓外守得严严实实,全是北齐的人。彭君逑分兵两路,一路正面强攻,一路绕去后路偷袭。官窈则带着几个侍卫,从密道往里钻——这密道,是母亲在密信里提过的。
密道里又黑又潮,官窈点着蜡烛,看见墙上刻满了雎鸠图案,跟她手链上的一模一样。走到头,就听见里面有人说话,其中一个声音耳熟得很。
“这批军粮得赶紧运走,南朝禁军快查到了。”
“怕什么?咱们在朝里的人还没暴露,等时机一到里应外合,南朝早晚是咱们北齐的。”
官窈屏住气,从门缝里往外看——领头的竟是大理寺卿!他身边站着的,正是之前在雎鸠洲跑掉的面具人。
“没想到内奸是他。”身后的侍卫低声说。
官窈摆手让众人别动,悄悄退回到密道入口,正好撞见赶来的彭君逑。听她说完情况,彭君逑脸色沉下来:“难怪案子推进不动,原来是他在里头搞鬼。”
“不能硬拼。”官窈思索道,“他手里有军粮,要是急了眼一把火烧了,咱们就没证据了。不如先撤,派人盯着粮仓,再想办法引他露马脚。”
彭君逑点头同意,两人带着禁军悄悄撤了。回京城后,官窈想了个主意——故意放出消息,说皇上要把奸臣名单公之于众,让牵涉的人自己认罪。
这消息一放,大理寺卿果然慌了。深夜,他带着面具人去粮仓,准备转移军粮。埋伏在周围的禁军立刻围上去,把两人堵了个正着。
“彭君逑,你敢算计我!”大理寺卿拔出剑,“今日就拉着你们一起垫背!”
“你没机会了。”官窈走上前,举起手里的密信,“你通北齐的证据,我早呈给皇上了。你的家人也被控制住了,别再顽抗了。”
大理寺卿脸一白,剑“当啷”掉在地上。面具人想跑,被彭君逑一剑架住脖子。摘下面具,那张脸竟和彭君逑有几分像——是彭家旁支的领头人,他的堂叔。
“你为什么要叛南朝?”彭君逑质问道。
“叛?”彭堂叔狂笑起来,“是南朝先对不起彭家!你爹被污蔑成逆臣,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