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金陵军委会地下指挥所,昏黄的钨丝灯在钢筋混凝土穹顶下摇曳,将华北沙盘的等高线照得忽明忽暗。李宇轩的将官大衣随意搭在橡木椅背上,领章上的三颗将星在灯光下泛着暗金。他指尖的红蓝铅笔沿着津浦铁路缓缓移动,在济南段停顿片刻,最终在徐州位置重重一顿,铅芯应声折断。
“辞修,”他抬头看向刚进门的陈程,声音带着彻夜未眠的沙哑,“你把18军的两个德械师带到郑州布防,第五军留作战区预备队。记住,要让日军以为我们要在徐州决战。”
陈程接过勤务兵递上的景德镇瓷盏,杯盖轻刮杯缘发出细响。他目光扫过沙盘上密布的日军番号,第5师团、第10师团的标志已推进至保定一线。“景公,校长今晨特意交代,要把胡中南的第一军放在陇海线,确保西安门户……”
“此一时彼一时。”李宇轩截断话头,从牛皮公文包抽出一份电报,纸张边缘已显卷曲。“戴雨浓今早送来的绝密情报,日军第3师团正在青岛集结运输船。如果判断不错,他们要在淞沪开辟第二战场,实施钳形攻势。”
他转身时皮鞋在水泥地上敲出清脆回响,墙上的巨幅军事地图应声展开。指挥室里顿时响起将校们压抑的抽气声——东海沿岸已被红铅笔标注出七个箭头,像毒蛇般直指长江三角洲。标注日期显示,这份情报是三天前海军侦察机冒死拍到的照片。
“诸位,”李宇轩的指节叩击着上海位置,震得图钉微微颤动,“日本人想三个月灭亡华夏,我们就用淞沪战场告诉他们,这场仗要打三年,三十年!”
8月13日,杭州笕桥机场,晨雾尚未散尽,跑道旁的露水在机翼上凝结成珠。列阵的苏制SB-2轰炸机像蛰伏的巨鸟,地勤人员正往弹舱装载250公斤级航弹。空军指挥官周至揉扶着舷梯,对正在系伞包的飞行员厉声喝道:“都记住!俯冲角度不能超过45度,投弹后立即爬升!日本舰队的防空火力不是摆设!”
九时整,机场上空升起三发绿色信号弹。机群呼啸升空,震得塔台玻璃嗡嗡作响。飞越杭州湾时,身为大队长的高志行看见云层下方有银光闪烁——那是从舟山群岛起飞的柯蒂斯侦察机,正将日军舰队位置用新型短波电台实时传回地面。
与此同时,南翔镇第五军前沿指挥所,坦克发动机的轰鸣震得临时指挥所的瓦片簌簌下落。戴安蓝钻进帐篷时,正看见杜与明举着望远镜观察市区方向,望远镜的皮革背带已磨出毛边。
“光停兄,”戴安蓝递过军用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