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沉浸”模式!】
【“心流”状态下,知识吸收效率+50%,思维创造力+30%,时间感知扭曲(主观时间延长)。】
【解锁隐性状态“智慧的愉悦”:在解决复杂问题并获得突破后,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大幅提升学习内驱力。】
系统的提示证实了他刚才的经历。
这就是“心流”——一种因全身心投入而带来的最佳体验。
这次偶然的闯入,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学习,从此不再是苦役,而可以是一种沉醉其中的享受。
“心流”体验带来的不仅是专注,更是一种思维壁垒被打破后产生的“通感”。
林怀安发现,当他对一个学科的理解达到一定深度后,竟能自然而然地触类旁通**,看到不同学科间隐藏的联系。
周三上午的历史课,李文香先生讲到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提及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坤舆万国全图》和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当李先生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解释“点、线、面”概念时,林怀安脑中灵光一闪!
“等等!几何原本里的公理化思想……这种从最基本、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通过严谨逻辑推导出整个知识体系的方法,不正像数学解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步推导证明吗?甚至……和物理学的力学定律、化学的元素周期律背后追求的那种普适性、规律性,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人类理性试图理解并描绘世界运行图景的尝试!”
这个念头让他兴奋不已!
他不再将历史、数学、物理、化学视为孤立的学科,而是看到了它们背后共通的理性精神与逻辑脉络。
“西学东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入,更是一种思维范式**的冲击!
下午的物理课讲到抛物线运动。
当先生画出弹道轨迹时,林怀安立刻联想到昨天苦思冥想的那道二次函数最值题!
“弹道最高点的计算,本质上不就是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吗?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这根本就是一道完美的数学应用题!”
他甚至尝试用刚掌握的数学方法,快速心算出了一个小球以特定角度和初速抛出的射程,结果与物理公式推导完全一致!
这种知识相互印证、豁然贯通的感觉,带来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智力愉悦。
他开始有意识地在不同学科间建立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