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三日,周五午后。
甲班数学课的余震仍在林怀安(郝楠仁)心中回荡。
那种高强度、高密度的思维冲击,既带来了压力,也点燃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求知渴望。
下午是两节连堂的自习课,教室窗外蝉鸣聒噪,室内闷热难当。
多数同学都有些心浮气躁,摇着蒲扇,低声抱怨着天气。
林怀安却摊开了那本乙班的数学专题练习册,翻到上次未能完全攻克的一道函数与几何综合应用题。
这道题涉及动态几何最值,条件错综复杂,他之前尝试了几次都未能找到突破口。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排除杂念,目光聚焦在题目上。
起初,思绪仍有些散乱,甲班课堂的震撼、周围的嘈杂、天气的闷热都在干扰他。
但他刻意地、缓慢地将注意力拉回,开始逐字逐句地重新审题,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出示意图,标记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十分钟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周围的嘈杂声——蝉鸣、同学的低声交谈、蒲扇的风声——仿佛渐渐褪去、消失了。
他的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眼前的题目、手中的笔和飞速运转的大脑。
一种深沉的宁静感笼罩了他。
他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
时间感变得模糊,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刻钟,也许是半小时。
他的笔尖在纸上流畅地移动,不再是机械地计算,而是在进行一种富有节奏和美感的思维舞蹈。
他尝试了一种之前忽略的辅助线作法,将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的相似三角形,然后巧妙地构建了一个二次函数模型来求解最值……
“原来如此!”
当他写下最后一步推导,得出那个简洁优美的答案时,一股强烈而纯粹的喜悦感像电流一样涌遍全身!
这种快乐,远胜于任何游戏或娱乐带来的短暂刺激。
这是一种智力上的巅峰体验,是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巨大挑战后获得的巨大成就感!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从那种极度专注的状态中“醒”来,才发现后背已被汗水浸湿,但精神却异常清明、饱满,毫无疲惫感。
他看了看怀表,整整一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
【叮!宿主首次深度体验“心流状态”(Flow State)!】
【“学习专注度”峰值突破临界点,进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