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去除涩味、增加淀粉含量,假以时日,定能培育出真正的高产红薯,彻底解决江夏的粮食危机。
几乎是同一时刻,作坊的另一端突然传来工匠们的欢呼声:“成了!真的成了!太守,您快来看!”
林凡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年轻工匠举着一张湿漉漉的纸张,快步跑了过来。那张纸微微发黄,却比当下的麻纸更加匀净、平整,用手轻轻摩挲,质地坚韧,纤维分布均匀,手感远超预期!
“太守您看!这纸又匀又韧,比市面上的麻纸好多了!”年轻工匠满脸自豪地说道。
林凡接过纸张,指尖感受到水汽和纸张的细腻质感,心中豪情顿生。他举起纸张,对着光线望去,只见纸张透明度适中,没有明显的孔洞和杂质。
“赏!”林凡朗声道,“所有参与造纸的工匠,每人赏钱十贯、粮食五石!王伯,记头功,赏钱二十贯、粮食十石!”
“多谢太守!”工匠们纷纷躬身道谢,脸上满是激动。
“立刻总结经验,”林凡语气坚定,“优化蒸煮和打浆的流程,明日开始小批量试制,务必严守秘密,不得泄露半点消息!”
“谨遵太守令!”
双喜临门,林凡站在作坊院内,望着城北官田的方向,心中豁然开朗。
火器是矛,是威慑四方、自保求生的利器;而这农事与造纸,是盾,是稳固根基、凝聚民心的根本。一矛一盾,相辅相成,这才是他在乱世中立足的底气!
夜幕降临,江夏城渐渐沉寂下来,唯有太守府书房内的烛火依旧摇曳。
林凡坐在案前,面前铺着三样东西:左边是那张新造出的纸张,尚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中间是那块洗净后的山芋块茎,表皮暗红,静静躺着;右边则是曹丕送来的那封密信。
他拿起山芋,仔细端详。他知道,培育高产作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耐心和时间,或许要三年,或许要五年,但他有足够的耐心。只要能成功,江夏便能粮谷满仓,百姓安居乐业,这便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他又拿起那张纸,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细腻的质地。这纸张一旦能量产,成本将大幅降低,届时不仅能在江夏内部推广,还能作为特产与周边州郡交易,换取粮食、铁器和药材。更重要的是,纸张的普及将让知识不再被贵族垄断,他可以借此推行教化,培养人才,为自己的事业积蓄力量。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曹丕的密信上。“借江东之势”?林凡缓缓摇头。周瑜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