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成寥寥。”
“所言极是。”林凡颔首,目光投向城外那片因战火荒芜、因水患泥泞的土地,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地利未尽其用,天时难测其变,这便是症结所在。若我能寻得一种作物,不择地力,耐旱耐涝,产量数倍于粟米,且易于储存搬运,将军以为,江夏之困可解否?”
文聘虎目骤然圆睁,呼吸都急促了几分,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太守此言当真?世间……竟有此等神物?”
“世间本无,”林凡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意,指尖轻轻敲击着城垛,“但我,可令它有。”
林凡口中的“神物”,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后世风靡全球、救万民于饥馑的红薯。只是这作物明末才传入华夏,如今的三国时代绝无踪迹,他无法直接变出,只能凭借超越时代的农业知识,从野生薯蓣中寻找、选育、改良,终有一日培育出真正的高产作物。
心念既定,林凡当即传令:“即刻召集府库中所有精通农事、熟悉荆襄物产的老吏、老兵,以及往来各地的商贾,速至太守府议事!”
不到一个时辰,太守府大堂内便聚集了数十人,有须发皆白的老农,有常年奔走于山野的猎户,也有面色精明的商人。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新任太守为何突然召集这等“杂役”之流。
林凡取出一张粗糙的麻纸,上面是他凭记忆手绘的植物图样:蔓生的茎叶呈心形,匍匐于地,地下结着块状根茎,形态与薯蓣相似。他将图纸铺在案上,朗声道:“诸位请看,此乃一种地下结果的植物,茎叶蔓延,根茎可食。我要你们四下寻访,无论山野、泽地、园圃,但凡发现类似之物,哪怕只有一丝相似,即刻来报!”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抛出悬赏:“若有人能献上此类活株,赏钱百贯、粮食五十石;若能提供确切线索,助我寻得,赏钱五十贯、粮食二十石;若有虚报冒领者,以欺君罔上论罪!”
百贯钱、五十石粮,这等重赏足以让普通百姓衣食无忧数年。众人眼中顿时燃起精光,先前的疑惑一扫而空,纷纷躬身领命:“谨遵太守令!”
搜寻令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江夏城及周边郡县,百姓、猎户、商人纷纷行动起来,云梦泽边缘、荆山深处,到处都有寻找“神草”的身影。
与此同时,林凡将目光投向了另一项足以改变时代的事业——造纸。
此时虽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但纸张质量粗糙、纤维杂乱,且原料多为上等麻料,产量低下、成本高昂,唯有贵族、官府方能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