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里弄的砖木小楼,如同一只蛰伏在阴影中的蜘蛛,在行动组编织的无形大网中,渐渐显露出其轮廓。对钱思明的监控持续加压,其每周一次的旧货市场之行,被确认是进行秘密交接的关键节点。行动组甚至成功地在一次他“淘换”来的旧书封皮夹层中,截获了用相同特殊糨糊技术传递的微缩指令,内容涉及搜集某次内部会议的讨论氛围和主要倾向——这印证了他作为观察哨和信息传递节点的角色。
然而,仅凭这些,尚不足以证明钱思明就是那条关键的“鲶鱼”,也无法直接链接到“烛阴”。行动组需要更直接的证据,一次人赃并获的现场抓捕,或者找到他与“烛阴”联系的铁证。
转机出现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监控小组报告,钱思明在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反常地去了一家位于老城区的、名为“清韵阁”的茶馆。这家茶馆规模不大,环境清幽,常有文人雅士聚集,看似符合钱思明的身份喜好。但行动组敏锐地察觉到异常——钱思明此前从未光顾过此地。
“清韵阁”及其周边被迅速纳入严密监控。便衣特工化装成茶客、伙计、甚至街头小贩,将茶馆内外围得水泄不通。技术小组的监听设备也悄然部署到位。
谢文渊在指挥中心,紧盯着传来的实时画面和监听音频。细雨敲打着窗户,更添几分紧张。他看到钱思明独自坐在二楼一个靠窗的僻静位置,点了一壶廉价的茉莉花茶,看似悠闲地翻看着带来的报纸,但手指细微的颤抖和不时瞟向门口的眼神,暴露了他内心的焦灼。
他在等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茶馆里的客人来了又走,始终没有人上前与钱思明搭话。就在行动组怀疑是否判断失误时,监听耳机里传来了钱思明极其轻微、几乎含在喉咙里的一句话:“……货……有问题,‘掌柜的’很生气……”
这句话没头没尾,像是自言自语,但“掌柜的”这个称呼,让谢文渊瞬间联想到了“烛阴”!这是在用暗语汇报情况,很可能通过某种隐蔽的通讯方式,比如……他手中那张被卷起的报纸里,或许就藏着微型发射装置!
“注意他手里的报纸!可能有猫腻!”谢文渊立刻通过加密频道提醒现场。
几乎在同一时间,茶馆楼下走进来一个穿着邮局制服、帽檐压得很低的身影——正是那个老邮递员王德顺!他没有看钱思明,径直走向柜台,似乎是要买邮票。但就在与柜台伙计交谈的瞬间,他的手指极其迅速地在柜台边缘某处划了一下,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微小纸卷塞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