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时间极短,定位困难。
就在调查似乎再次陷入僵局时,一条看似无关紧要的信息,引起了谢文渊的注意。行动组在梳理胡永贵旅社的遗留物品时,发现了一本被遗弃在杂物间的、旧的邮政业务手册,上面有一些看似随手的划痕和数字标记。最初被当作无价值的废品,但一名细心的侦察员发现,其中几页关于特定区域邮路投递时间的备注,与之前监控到的“夜枭”某些不明外出时间存在隐约的吻合。
邮政系统?谢文渊的神经立刻绷紧了。这是一个庞大、繁杂,却又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的网络。利用邮政系统的死信投递、利用特定邮递员、甚至利用某些偏远邮局的监管盲区进行情报传递,是敌特惯用且极其隐蔽的手法之一。
他立刻建议行动组,秘密调取近期与胡永贵旅社所在区域相关的、所有异常或无法妥投的信件记录,特别是那些使用特定编码、或无寄件人信息的信件。同时,对负责该区域的邮递员进行谨慎的背景排查。
这条新的调查方向带来了转机。经过繁琐的筛查,几封寄往虚构地址、使用特殊邮票,并非稀有,但搭配特定的信件浮出水面。技术检验发现,信纸本身并无密写,但信封的糨糊成分有些微异常。进一步分析显示,糨糊中混合了一种极其微量、且需要特定化学试剂才能显影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密写技术,不直接在纸面留下痕迹,而是利用信封本身作为载体!
几乎与此同时,对负责该区域一名老邮递员的背景调查也发现了疑点。该邮递员社会关系简单,工作勤恳,但其一个早已断绝来往的表亲,曾有在敌占区活动的模糊记录。更重要的是,行动组通过隐蔽观察发现,这名老邮递员在投递某些特定信件时,会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多余的动作——用手指在信封某个固定角落轻轻按压一下。
“信差!”行动组负责人一拳砸在桌上,眼中放出光来,“胡永贵死了,但他们的通信渠道还在运作!这个老邮递员,很可能就是‘烛阴’或者‘鲶鱼’使用的‘信差’之一!”
没有立即实施抓捕。行动组采取了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对这名老邮递员进行了全天候的严密监控,记录下他所有的投递路线、接触人员,特别是那些他做了“标记”的信件的最终流向。
谢文渊在安全屋内,通过传来的监控报告和信件分析结果,密切关注着进展。他感到,那厚重的铁幕,似乎又被撬开了一丝微小的缝隙。通过这条邮政线索,或许不仅能找到“烛阴”新的指令传递方式,甚至可能……顺藤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