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火炮研制车间的里的一门模型炮。
1937年5月二十三日。
就在这个车间里,陈常在再次召集起来了与这门火炮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
比如机械厂的刘师傅,冶炼铸造厂的张师傅,精密件厂的吴师傅等等十几个师傅,和他陈常在学生中的技术领头人。
还有总部军械厂的赵厂长,以及总部弹药厂的刘厂长。
还特意请来了总部军械部的两位领导,以及曾经作为“步炮一型”步兵炮试炮员的两位老炮手。
车间中。
当所有人看到的这门,连油漆都没有刷的,还是木头本色的木制模型炮时。
都觉得这门炮的外形很精致。
但却不是现场这些人曾经见过的任何一款火炮。
陈常在也没有和大家卖关子。
而是直接说道:“诸位领导,师傅,厂长和同志们。
我今天召集大家来,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对我设计出来的这门新的火炮,从大家的角度来进行技术分析和定位。
我先介绍一下这门火炮的基础理论性能。
大家听完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这门火炮,是我结合我得到的,现在世界上所有75毫米口径山炮以及野炮的数据。
在综合分析之后。
设计出来的一门,我称之为山野炮的新型火炮。
它兼顾了山炮的轻便,可拆解通过骡马运输。
也具有了与野炮支援火力相近的射程。
它的口径为75毫米。
炮管为21倍口径,长度为1575毫米。
整炮放列全长3.5米(驻腿放出)。
放列全重665公斤。
可分解为八个部分,进行骡马驮运,单个部件,最重的炮管部分重量为165公斤。
这门炮使用优化后的长倍径定装式炮弹。
长径比为,我参考法国施耐德M1923型火炮的4.8长径比炮弹。
在这个基础上,我加大了百分之十五的发射药室。
包括战斗部装药,总药量为1.1公斤。
全弹重约6.9公斤。
为了保证炮弹在远距离高速飞行时的稳定性,我又对弹体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在这样的调整下
在配合21倍径炮管的时候,这枚炮弹的炮口初速可以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