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选在四月入辽东,七月初离开辽东,以及挑镇江下手,都是存了把这“大功”让出去的考虑的。
虚名对林浅来说是毒药,辽东的移民百姓,以及报复鞑子出口恶气,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林浅需要的。
放下公文,林浅挑了挑白虫蜡的蜡心,让光线明亮了些,又拿起一篇新的公文。
这一份从东番岛寄来的,东番总督陈蛟的汇报。
陈蛟根据林浅的安排,在东番岛西南靠岸,选了一处土著称为大员屿的地方建立营寨。
此时的东番岛和后世的还有很大不同,大员屿周边,并非陆地,而是一片广阔的潟湖,被当地人称为“内海”。
在大员屿建设营地有几层好处。
第一,大员内海是个天然的深水避风港,适宜船队停泊。
第二,大员屿周边都是水域,不易与当地土著发生冲突,即便发生了冲突,也能凭水防御,后续在陆上建城,也能将大员屿做为防御屏障。
第三,大员内海东岸,就是赤崁地区,此地土地平坦,又有淡水溪提供淡水灌溉,适宜建立大城,并发展种植业。
第四,大员屿周边都是连海的活水,不会滋生蚊虫,东番岸上的蚊虫也难以跨水飞来,可以减免疟疾等疾病的传播。
陈蛟已在大员屿登岛将近四个月时间,城寨已建的初具规模。
目前大员屿上已有屋舍一百二十四间,瞭望塔三座,仓库一座,还有了简易寨墙。
陈蛟已派人与东番岛土著进行了初步交涉,以铁器、工具、布匹等换取鹿皮的贸易已在平稳开展中。
汇报上,还提了些开拓东番的困难,包括移民太少、疟疾疾病以及北边的敌对势力等。
这些问题不是写几个字就能解决的,林浅暂且将这份公文放在一边。
拿起新的一份公文。
这是政务厅发来的,由工建司、兵备司联合起草,内容是岛上新建的三处炮台的汇报。
新的三处炮台分别位于风屿、园屿、虾尾礁,分别守卫岛西海域、青澳湾、前江湾。
算上之前就修好了的官屿、案屿、猎屿三处炮台。
南澳岛目前共有炮台六处,将全岛全方位的防护起来,基本没有防御漏洞了。
这样一来,即使没有战船防护,仅凭炮台防守,南澳岛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失。
修建炮台的汇报写的很详细,包括具体的选址、用料、建设时间长短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