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人、葡萄人都是大势力,还有南亚地区的英国人也不是好招惹的。
贸然闯入,还是危险。
至于第三条路,就是往东,开拓东番岛。
东番岛自然资源丰富,西部有广阔的平原,而且现在是一片蛮荒之地,正适合开垦。
甚至占据东番岛后,该如何发展,都不用林浅自己想。
历史上的荷兰殖民者,早就打好样了。
东番岛气候极其适宜种植甘蔗,发展制糖业。
在大航海时代,白糖又叫白色黄金,价格昂贵,利润极高,深受欧洲、日本市场的喜爱。
同时,甘蔗渣还能废物利用来酿酒,酿出的朗姆酒,堪称海上硬通货,又能赚一笔。
再加上,东番岛还有数量庞大的鹿群,盛产鹿皮。
鹿皮是用来制作日式盔甲、弓弦的战略物资,还能做能剧服侍,日式漆器也要鹿皮打磨,日本本土鹿少,本土供应严重不足,故其市场对此需求极高。
劳动力方面,东番岛土著居民,本就猎鹿为生,向土著收购鹿皮,既能解决劳动力和货源的问题,又能给土著赚钱过好日子的机会,不至于攻打殖民者。
在种植甘蔗、粮食方面,汉人是天生的种地专家,大明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激烈,不愁招募不到移民。
甚至于,该如何吸纳移民去东番岛垦荒,历史上也有前辈做过示范了。
那就是历史上,郑芝龙的“三金一牛”政策,即去东番岛的移民,每人给三两银子,每三人一头耕牛。
涉及直接经济补助与生产资料,口号简单,朗朗上口。
想来就是直接照抄荷兰人、郑芝龙的做法,也不会差到哪去。
况且在天启元年这个时点,有一处劳动力极为充足的所在,林浅早就想好要派人去招募了。
当然,开垦东番岛也有困难。
首当其冲的就是银子,每人三两银子,三人一头耕牛,可不是小数目。
而且殖民垦荒,条件艰苦,前期投入甚巨,林浅将基地设在南澳岛,而不在东番岛,就是这个原因。
其次,就是荷兰人的潜在威胁,历史上荷兰舰队在天启二年进入闽粤海域,先是进攻澳门失利,然后攻占澎湖,进而正式染指东番岛。
一岛不容二蛟,林浅要在东番岛发展,迟早与荷兰人有一战。
相较来说,这些困难都能克服。
所以,林浅的下一步,就准备开拓东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