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们当然是在上课。
就算开封府的名额比其余州府好考,但竞争压力也不小。
国子监是大宋最高学府,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京朝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固定的二百人。
至于太学生的人数规模更小,是八品以下官员子弟或者开封府籍贯庶民当中的佼佼者。
学习法律等专门知识的杂学学生,有一小部分,人数不固定。
国子监还有一个下属培训机构,属于开放型预备机构。
科举落第者以及待考士子都可以入馆听讲,教学内容与科举考试科目直接挂钩,属于一种“辅导班”。
欧阳修落榜返乡,还没有遇到赏识他的老丈人。
待到欧阳修随他老丈人入京后,在国子监读书,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当中均获得第一名。
然后在省试当中,被晏殊点为省元,算是间接有了“三元”。
广文馆当中学习的落榜生不在少数。
大多数举子都要等到通过发解试后,进京参加省试的时候,才会选择在广文馆当中学习突击。
宋煊的目标不是国子生,这些人大多数都等着荫补呢,能有多少心思放在学习上。
他主要目标是这群落榜生,给他们个果腹挣点零花钱的机会。
毕竟在东京城生活,那可是不容易。
宋煊站在旁边,听着贾昌朝在那里讲课。
他都有些恍惚了。
对于这些内容,他也是学习过的,而且还有印象。
知识点也很清晰。
宋煊悠悠的叹了口气,看样子自己还是“刚毕业”,脑子里充满了知识的洗礼,未曾装去别的“知识点”呢。
贾昌朝透过打开的窗户瞧见了宋煊,又看向里面的学生,随即让他们先看书。
“宋状元,你怎么今日有空来广文馆了?”
“贾兄,我是去的国子监寻你,我小舅子说你在这里教学,所以过来寻你。”
“可是有事?”
“嗯,有事相商。”
贾昌朝请宋煊去夫子的办公室,不知道他来是有什么事。
讲道理城外那么多灾民,他现在也没空弄一些教室,给县衙的孩子们讲课啊。
教室当中其余夫子瞧着这个年纪轻轻身着朱服的官员,顿感奇怪。
大宋怎么可能会有这般年轻的正五品官员?
其实贾昌朝方才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