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研读。
与公羊学不同,榖梁学十分重视礼义教化,重视宗法情感,把礼的观念提到了突出的位置,而这具有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稳定政治统治,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作用。(可考据周桂钿:《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
就辄拒其父而不纳一事,《穀梁传》表面释义与《公羊传》同。然《穀梁传》在开篇即说:“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这显然是有利用宣帝之手为其父祖平反的。(可考据李峰,闫喜琴《汉宣帝传》,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74页)
于此,帝贺倒是乐观其成,甚至对这件事情还抱有很大的期望。他心里也非常认同应该为戾太子平反这件事。毕竟,卫太子的一生对于大汉朝来说,无论是在政治清明方面,还是在民生福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
卫太子当政之时,推行诸多利国利民之策,致使大汉之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其关注民生,竭力改善百姓生活,使民得以安居乐业。如此,亦填补武帝穷兵黩武所致国库空虚之大漏洞,而免大汉生极大动荡。
这样的历史功绩,绝对不应该被时间所埋没。帝贺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对于为卫太子平反这件事,不仅持支持态度,甚至还希望能够尽快实现。
帝贺遂指示姜虹亦于军情六处培植熟读通透《穀梁春秋》的暗卫入仕汉廷,代号“007”,由姜虹亦单线联系,宣誓终生效忠帝贺,仅报备于娜菌王妃。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潜伏于汉廷,以作为帝贺夺回皇位的高级内应;二是助力卫太子平反之事。
因《春秋》存有不同版本,帝贺谈及父王秘室中珍藏有《齐论语》,遂问《论语》是否亦有不同版本。
柳下惠后报,《论语》于汉代有三种版本:《鲁论语》《齐论语》《古论语》。其中,《鲁论语》较流行。
《齐论语》与《鲁论语》以汉代通行隶书所书,称今文《论语》;《古论语》以先秦文字所书,称古文《论语》。
《齐论语》与《鲁论语》乃齐国、鲁国所传两种《论语》版本,内容大致相同。
总体而言,《齐论语》内容较《鲁论语》更为丰富,《齐论语》二十二篇,《鲁论语》二十篇,多出两篇为《问王》与《知道》,其他各篇中,《齐论语》亦较《鲁论语》多出部分章句。
而后,帝贺所珍视的《齐论语》惊现于“海昏侯墓”,成为至今尚存的孤本,成为海昏侯墓考古成果中最为耀眼的文化瑰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