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螺旋桨设计,减少水下噪音;有人建议升级鱼雷的威力,研制更具穿透力的聚能鱼雷;还有人提出,要加强水下探测技术,研制更精准的主动声呐。
“我认为,除了潜艇本身的升级,我们还可以将龙炮技术应用到水下武器上。”科学院的武器专家张衡说道,“龙炮的爆破弹威力强劲,如果能研制出水下龙炮,就能在近距离对敌方潜艇造成致命打击。”
徐光启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很好。水下龙炮不仅能提升潜艇的近战能力,还能弥补鱼雷的不足。立刻成立专项小组,负责水下龙炮与新一代潜艇的研制。”
研制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工匠们先是拆解了缴获的红毛夷潜艇残骸,分析其静音螺旋桨与装甲材料的工艺,然后结合南夏的技术优势,对“玄龟号”进行升级改造。新一代潜艇被命名为“鲲鹏号”,艇身采用更轻便的合金材料,既提升了防护能力,又增加了水下续航;静音系统借鉴了红毛夷的设计,同时加入了南夏的榫卯结构工艺,让螺旋桨的运转更加平稳,噪音大幅降低。
水下龙炮的研制则遇到了不少难题。海水的阻力与压力远超空气,普通的龙炮无法在水下正常发射。张衡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采用了密封炮管设计,在炮管内填充特殊的润滑液,既能减少海水的侵蚀,又能降低发射时的阻力;同时,对龙炮的弹药进行改良,研制出适合水下爆炸的爆破弹,利用海水的不可压缩性,放大爆炸威力。
三个月后,第一门水下龙炮试制成功。在南海的试射场,“鲲鹏号”潜艇潜入水下,水下龙炮精准命中目标靶船,炮弹穿透船身,在水下引发剧烈爆炸,靶船瞬间断裂沉没。紧接着,新一代聚能鱼雷也完成测试,其穿透力比之前提升了两倍,能够轻松击穿红毛夷潜艇的装甲。
与此同时,红毛夷也在加紧升级武器装备。他们意识到南夏的潜艇技术已经追上甚至超越了自己,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具威慑力的“黑科技”——水下爆破装置。这种装置由定时器控制,能够在水下固定位置爆炸,形成巨大的冲击波,摧毁附近的船只与潜艇。
红毛夷的舰队将数百枚水下爆破装置布设在马六甲海峡的航道上,试图封锁南夏的海上生命线。不少南夏的商船与巡逻艇不慎触雷,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陈璘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水师展开扫雷行动。但水下爆破装置隐蔽性极强,普通的扫雷设备很难探测到,扫雷工作进展缓慢。
“必须研制出专门的探雷与排雷设备。”陈璘找到徐光启,语气急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