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招待所,搬到了更具生活气息、也更让田玉芬感到亲切和安心的区妇联招待所。
这里的条件虽然同样简朴,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但同样打扫得干干净净,被褥也散发着阳光晒过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这里离田玉芬未来的工作单位只有几步之遥,周围的环境也更接近普通的市民生活,让田玉芬少了些在军区招待所的那种拘束感和距离感。
安顿好家人之后,阳光明片刻不停,又立刻去了京都火车站,顺利地买好了第二天返回冀省应县老家的火车票。
他需要尽快回去,办理一家人的户口迁移手续。
只有户口正式从老家迁出,落入京都海店区的集体户口或者随后买房后的个人户口上,一家人才能拿到粮本,彻底解决吃饭问题,妹妹阳珊珊的上学问题也能随之解决,享受京都的教育资源。
这个家,才算真正在京都扎下了根,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
为了庆祝母亲正式参加工作,端上“铁饭碗”,以及一家人即将开启的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傍晚时分,阳光明特意在区妇联附近找了一家中等规模、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国营饭店,决定请全家好好吃一顿饭,算是为母亲庆贺。
在这个物资供应依旧紧张,肉、蛋、糖、油等都需要凭票证购买的时代,普通家庭下馆子吃饭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
小饭店里难得见到一道像样的肉菜,而规模稍大一些的国营饭店,凭借更好的渠道和计划份额,供应相对要多一些,偶尔还能吃上一两道分量实在的荤菜。
为了能让家人吃上一两道肉菜,阳光明刻意忽略了小饭店,选择了规模较大的中高档饭店。
除了见多识广的阳光明之外,田玉芬、老太太和阳珊珊,都是平生第一次正儿八经地走进饭店吃饭。
走进窗明几净、摆放着整齐的八仙桌和长条凳的饭店大堂,闻着空气中飘散的、诱人的饭菜香味,看着墙壁上挂着的红色标语和价目表,三人都显得有些拘谨、手足无措。
同时又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好奇,目光不住地打量着四周的环境,其他桌上的食客,以及穿梭其间、穿着白色工作服、表情略显淡漠的服务员。
一位围着白色围裙的服务员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和铅笔,面无表情地将一张手写的有些油腻的菜单,放在了他们面前的桌子上。
阳光明接过菜单,熟练地扫了一眼,快速点了几个相对硬核的菜:一个红烧鲤鱼,一个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