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九千美元。
在1979年的美国,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足以改变生活的巨款。
然而,对于阳光明脑海中那些正在钩勒的跨越时代的宏大蓝图而言,这五万九千美元,仅仅是一颗至关重要的火种,是推动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所需的最初的那一丝微薄却必须的力量。
它也是沉甸甸的鞭策,驱使阳光明必须让这笔钱,在这片弥漫着自由市场气息与无限机遇的土地上,尽快高效迅猛地滚动起来,实现更多更大的增值。
回到斯坦福校园,阳光明立刻让自己重新投入到规律甚至有些刻板的学术生活节奏中。
霍夫曼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每周都有固定的研讨会,他需要阅读并消化大量的前沿文献,同时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博士论文的初步方向,这是一个博士生确立学术地位的关键起点。
表面上,他与其他潜心学术的研究生并无二致——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占据图书馆那个熟悉的角落,积极参与甚至偶尔引导小组讨论,时而提出一些让霍夫曼教授也微微颔首的深刻见解。
他完美地扮演着一个勤奋、有天分的东方学子角色。
然而,在这副平静、专注的外表之下,阳光明更多的精力却投注在了其他地方。
那五万九千美元的启动资金,如同在他胸腔里点燃了一团灼热的火焰,散发着紧迫的压力,驱使他必须争分夺秒地行动起来,将脑海中的蓝图付诸实践。
“专利”,这个与他当前“斯坦福计算机科学博士生”身份最为契合、也最具隐蔽性的商业切入点,清晰地浮现在他战略版图的首要位置。
利用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并申请法律保护,这不仅是学术能力的自然延伸,更是受到学校和社会鼓励与支持的行为。
这条路径,能完美地将他那些“来自未来”的知识,包装成合乎情理的个人智慧结晶,是现阶段最理想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如何将脑海中那些价值连城的“未来点子”,安全且高效地转化为这个时代受法律保护的专利资产,并最终实现快速变现。
这绝非简单的登记注册,而是一个需要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的系统工程。
他首先需要做的,是从纷繁复杂、如同星辰般闪烁的未来信息洪流中,筛选出最适合在当前时间点、当前技术背景下出手的“果实”。
这需要精准的判断力和深刻的商业洞察。
随后的几天里,在高效完成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