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曼教授布置的研究任务和必要的课程学习之余,阳光明将所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与心力,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专利清单”的细化与评估工作中。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宿舍的书桌前。
台灯散发着昏黄而温暖的光晕,照亮了摊开的厚厚笔记本,上面已经用清晰的字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未来数十年间,那些曾经深刻改变世界运行方式或彻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关键发明与创造。
计算机与个人电子产品领域的专利,无疑是王炸中的王炸。
鼠标的优化设计、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核心交互逻辑、某些关键数据压缩算法的高效实现、早期搜索引擎排名与索引的基础构架……
这些未来互联网帝国得以矗立的基石,在此时此刻,大多还仅仅停留在某个实验室的模糊构想阶段,或是尚未被系统化地提出并定义。
它们的价值,阳光明比任何人都清楚。
互联网与通信领域的专利,更是潜在的价值高地,是未来能孕育出万亿市值巨头的摇篮。
TCP/IP协议的某些关键优化方案、网页超链接(Hyperlink)的基本思想与标准化定义、甚至是一些奠定蜂窝移动通信(1G乃至2G)基础的无线信号处理专利……每一项都蕴含着催生一个科技巨头的基因。
即便是生物技术方面,虽然他自认只知其皮毛,但一些关键的治疗概念、药物作用的明星靶点方向,以及基因测序的简化流程思路,也足以在即将到来的生物科技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取惊人的回报。
然而,理智很快压制了冲动。
这些“核弹”级别的专利创意,以他目前一个刚刚在美国站稳脚跟、毫无背景根基的留学生身份,根本无力守护。
贸然去注册图形用户界面或搜索引擎算法?不仅极有可能在专利审核阶段,就因为无法提供符合当前技术条件的详细实现方案、完备的实验数据或可运行的原型机而遭到驳回。
更可怕的是,一旦这些概念的巨大潜力被IBM、AT&T、施乐(Xerox)这样的行业巨头嗅到,随之而来的将是他无法抗衡的、来自法律、商业甚至更深层面力量的窥伺与碾压。
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甚至可能引火烧身,连基本的学业和安全都无法保障。
他必须有所取舍,必须保持战略耐心。
现阶段的目标,是选择那些符合当前时代技术背景、易于被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