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零星的开始出现一些私房交易的例子,只是还不活跃,很多人观念上转不过弯来,觉得买房是“吃亏”的行为。
但阳光明不缺钱,更不缺前瞻性的眼光。
他工作这些年的工资积蓄,加上他利用冰箱空间,进行的“小打小闹”的积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远超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想象。
这笔钱,大部分他都妥善地藏匿着,明面上的存款主要是工资所得。
他打算买一套有独立产权的私房。
在他看来,此时房价低廉,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彻底解决家里目前面临的住房难题,让父母安享晚年,让姐姐们有个稳定的落脚处,非常值得,是一笔极佳的投资。
无论是从改善生活,还是从资产增值的角度看,都势在必行。
在七十年代末的魔都,哪怕是地段不错的区域,房价也低得让后世之人难以置信。
此时的房价需要由房管部门进行评估,基本等同于建房成本价,再加上一定的折旧。
价格区间,一般在每平方米二十元到五十元之间浮动,具体看房屋的结构、地段、新旧程度等因素。
阳光明并不需要买多大的房子,一百平方米左右,暂时够用就行。
就算按最高的每平米五十元计算,一百平米也才五千元。
而他这几年的积蓄,远不止这个数。
哪怕只动用他明面上,也就是工资积攒下来的钱,也完全能够承担,甚至绰绰有余。
有了这个明确的念头之后,阳光明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是去房管部门咨询了私房交易的政策和流程,了解到确实有政策允许,只是手续相对繁琐,需要卖房方提供产权证明、单位或街道证明,买房方也需要出具证明,经过房管部门审核、评估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办理过户。
然后,他开始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留意合适的房源信息。
谢飞扬、楚大虎、严俊,厂里消息灵通的同事,甚至弄堂里的一些老住户,他都委婉地打了招呼。
然而,这个时期愿意出售私产房屋的人并不多。
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所,除非遇到急事,或者碰到特殊情况,否则很少有人会卖掉祖产。
因此,房源信息寥寥无几,要么是地段太偏,出行不便;要么是房屋状况太差,几乎是危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修缮;要么就是产权不清,存在家庭纠纷或历史遗留问题,不敢沾手。
接连打听了好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