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的喜悦,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阳家及整个弄堂激荡起层层涟漪,久久未平。
那几日,但凡有邻居碰见阳家的人,无不笑脸相迎,言语间满是羡慕与赞叹。
“阳家祖坟冒青烟了!”
“光明这孩子,打小就看出来有出息!”
此类话语,张秀英每日都能听上好几遍,初时还谦逊地摆手,后来那笑意便从眼角眉梢藏不住地溢出来。
阳光明成了众人交口称赞的榜样,他的名字与“清华大学研究生”紧紧联系在一起,仿佛自带光环。
弄堂里几个正为考学苦恼的半大孩子,更是被家长日日拎到阳家门前“受教”,要他们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何等光耀门楣。
阳光明对此颇感无奈,却又无法推拒邻里的热情,只得尽量避着些风头。
然而,喧嚣过后,生活终究要回归日常的轨道。
弄堂里的炊烟依旧准时升起,主妇们依旧在水槽边浣洗衣物,议论着家长里短,只是话题中“阳家老小”的热度,随着秋意渐深,慢慢降温,被新的琐事所替代。
阳光明的入学时间在十月份,距离现在还有将近两个月。这段空档,于他而言,是难得的喘息与准备之机。
九月初,秋意渐浓,弄堂里的梧桐树叶边缘开始泛黄,风里带上了些许凉意,他便开始有条不紊地着手工作交接。
财务科的工作千头万绪,账目、票据、报表、往来关系,都需要梳理清楚。
他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将自己手头所有的工作,分门别类,整理出详尽的清单和注意事项。
灯光下,他伏案疾书,钢笔在纸上划过沙沙的声响,每一项正在跟进的项目,每一笔待处理的款项,甚至是一些长期合作单位负责人的脾性和习惯,他都尽可能清晰地记录下来,生怕有所疏漏,给接任者带来麻烦。
这不仅是责任,亦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
赵国栋厂长对阳光明考取研究生之事,初闻时是惊讶,旋即化为支持。
他召集厂领导班子开了个小会,最终敲定,由那位资历老、性格沉稳、做事细致的苗会计暂时代理科长职务,主持科里日常工作。
苗会计在厂里干了一辈子财务,能力资历都够,只是年纪稍长,锐气不足,守成有余,此番临危受命,倒也合适。
随后,阳光明便召集科里全体同事,开了一个简短而正式的交接会议。
小小的财务科办公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