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和轻松气氛的作用下,也逐渐放开了。他讲了些在农村插队时的经历,虽然辛苦,但也不乏趣事,说得生动有趣,让王卫东和周大勇都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刚下乡那会儿,看什么都新鲜,散了工之后,几个知青主动申请任务,牵着那头宝贝老黄牛,送回牛棚。”
楚大虎喝了一口酒,脸上泛着红光,“那头老黄牛,脾气倔得很,在半路上,不知怎么就挣脱了缰绳,跑到地里啃起了庄稼。我们几个知青火急火燎地去赶它,它愣是不听话,还发起了脾气,把我们几个顶得人仰马翻!”
周大勇听得哈哈大笑:“好家伙,你们这些城里娃娃,肯定没见过这种阵仗!”
“可不是嘛!”
楚大虎也笑了,“我们被牛追得四处跑,最后还是老支书来了,吆喝了几声,那牛就乖乖听话了。
后来老支书告诉我们,对付牲口得用对方法,光有力气不行,还得懂它的性子。
就这件事,我们几个知青被老乡们嘲笑了很久,别提多丢人了!”
王卫东也跟着笑,难得地接话:“这话在理。做保卫工作也是这样,光靠硬来不行,得知己知彼,懂得方法。”
阳光明适时地接道:“虎头的性格做保卫员,其实挺合适。记得小时候在弄堂里,谁家孩子闹矛盾,都是他出来调解,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服气。”
楚大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都是小时候的顽皮事,不值一提。”
周大勇拍拍他的肩膀:“这说明你从小就有这能耐!好好干,将来准有出息!”
酒过三巡,菜吃五味,桌上的气氛更加热络起来。阳光明又开了一瓶酒,给大家满上。
楚大虎本就是外向豪爽的性格,在农村插队几年,磨练得更成熟了些,说话也更有条理。
言谈间透着真诚和一股子肯吃苦的韧劲,很容易就赢得了王卫东和周大勇的好感。
阳光明在一旁适时地引导着话题,说说厂里的趣事,聊聊最近的新闻,偶尔提一句楚大虎在农村时表现出的机灵和实在。
王卫东话不多,但听得很仔细,偶尔问楚大虎一两个问题,多是关于巡逻时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处理等实际问题。
楚大虎结合这一周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回答得虽不完美,却也能看出是用了心思考的。
周大勇更是时不时插科打诨,说说保卫科里的一些趣事,缓解着楚大虎可能存在的紧张情绪。
“记得我刚进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